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蓪草創作藝術 文化瑰寶風華重現

人氣: 3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鄒莉台灣新竹報導)近年來,隨著各國對文化資產保存觀念及環保永續意識的興起,屬於傳統工藝又天然無毒的蓪草產業更顯獨特珍貴,老一輩藝師已逐漸凋零,傳承的工作卻刻不容緩。為此,新竹市文化局於5月16日至27日,舉辦蓪草藝術創作展,讓被遺忘的文化瑰寶重現風華。

蓪草不是草,而是五加科灌木,又名通脫木,目前台灣許多山區都有植株分布,極易成長蔓延,越砍越多。最大特色是擁有巨大的白色髓芯,藥理學發現,其具有抗發炎、解熱、利尿、通乳的用途,還可以用於兒童美勞、插針、製作釣魚用的浮標等。

現場介紹用蓪草紙製作油桐花(攝影:鄒莉/大紀元)

從古代秦始皇令三妃九嬪插五色蓪草蘇朵子開始,蓪草紙花工藝至今已超過2千年。而清朝時的蓪草畫,更是西方人到中國最佳的紀念品,至今仍有專家持續研究收藏。

它也曾是台灣重要的經濟作物,因觸感柔順容易染色及定型,被譽為最佳的造花材料,而新竹地區正是蓪草產業的中心,據記載,百年前新竹市大約每8戶就有1戶從事蓪草相關工作。但在塑膠興起後,需求量日益滑落,至今已被大多數人遺忘。

本次展出創作的花草與工藝品,是由國內外多位藝術家如台灣的黃德河、林信枝、羅景霞與美籍艾捷音等,還有英國皇家邱植物園、美國紙博物館及依凡威廉斯,提供收藏研究多年,內容豐富的蓪草資料等。希望激發民眾對此天然材料的重視,共同發揮創意,讓蓪草產業精采重現,再度躍上國際舞台。

(責任編輯:邱蘭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