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大蕭條》:最後的泡沫在中國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02日訊】美國長期趨勢預測家──哈利.鄧特的新書《2012大蕭條》中推斷80年一次的嚴重蕭條即將在2012至2014年間來臨,並持續至少十年。

作者認為:「這一波的蕭條將更為巨大,後果也更為嚴重」。未來兩年後,黃金白銀不再保值,股票可能下跌50%以上,買房從安全置產變成最沉重的負擔,政府債務即將崩盤,退休金黑洞越來越大……

據法新社報導,有書評認為:「鄧特對拖垮美國與世界經濟的沉重債務,做出極具說服力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他加入人口趨勢的獨特觀點,說明為甚麼當龐大的嬰兒潮世代開始縮衣節食、增加儲蓄,美聯儲的經濟振興方案注定會失敗。」

在《2012大蕭條》的第八章,剖析了「最後的泡沫在中國」指:「過度的資本投資將造成全球性通貨緊縮,與新興世界的經濟衰退。」

作者鄧特提,中國大陸因為過度發展工業生產能力、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帶起了全球泡沫。許多發展中國家,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亞與新西蘭,也用原料及能源吹大了中國的泡沫。雖然長期來看,發達國家人口呈現上升趨勢,但中國泡沫破滅加上二十九到三十年的商品週期告終,仍將引發全球經濟不景氣。

報導稱,在本書當中所提到的人口趨勢之外,原因一是在於各個發達國家縮減赤字、減少支出的「緊縮」政策所致。除了已熟知的歐債問題之外,包括美國也在大規模地縮減赤字,而這樣的政策將會再進一步地導致全球需求的減緩,造成產能過剩的現象,自然產品價格就會開始下跌,進入通貨緊縮的循環。

其二是在於供給的過剩。過去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大量購買美國國債以刺激美國消費者出現了超額消費行為,然而當美國市場出現泡沫破滅的現象,過去為了滿足美國消費者所建置的工廠與設備就成為過剩產能。企業為了求生存,無可避免地就會出現殺價競爭的現象,產生通貨緊縮的循環,進而傳導至原物料、航運、金屬等各種商品的需求與價格的下滑。

據全球各國人口總數和結構將會發生的變化,再加上對政府債務和金融實況的分析,本書提出了多項對未來經濟情勢變化的預測。本書認為通貨緊縮乃是未來十年唯一可能,也就是必然會發生的情況,2013到2014年道瓊工業指數將跌到3,356點,房價下跌五至六成,美元會相對升值而非貶值。本書也用歷史經驗證明,泡沫經濟帶來的上漲最後終要跌回原點甚至更低。

(責任編輯:李平)

相關新聞
IMF總裁:世界經濟恐回大蕭條時代
經濟蕭條 韓國人捐善款不減反增
2012年人財奔美國 或躲避蕭條「年」獸
組圖:巴黎在寒流中顯蕭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