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高考把中國帶向何方?(2)

人氣 3

【大紀元2012年06月27日訊】(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主持人:有報導說今年的高考人數累計3年,已經降低了140萬了,之前都是超過1千萬的,今年只有900萬了;另外一方面,中國出國留學的人數卻增長了大概有20%這麼多,儘管你國內招考的這個,已經從600萬增加到700萬的招生人數,但是出國的人數更多,像剛才視頻裡邊也提到了,說是在全世界的大學排名榜當中,中國有2千所的高校,但是在世界前200強裡面,中國只有3所。

MP4下載收看

陳志飛:那個還是對中共排名最有利的,最不具權威的,可能是英國劍橋的什麼排名,才把中國能排到前200名,那個是對中國最有利的一個排名,其它任何排名,包括中國,世界上比較承認的上海交大(世界大學)的排名,我比較喜歡那種東西,中國前300名沒有一所學校的,那個其實是虛假的,因為英國它比較喜歡招攬中國的學生去賺錢,它現在有這個想法。

主持人:您認為200強當中都沒有一所中國的學校,那為什麼中國落後的這麼遠?

杰森:因為中國本身來說,我有同學在大學裡頭任教,我自己的感覺上,中國整個大學的這種風氣是把社會的整體的風氣帶進來了,在美國大學裡頭,事實上教授是最牛的,教授是整個學校的思想領袖、學術的領袖和決策者,當然校長往往也是教授,很好的教授出身的;而在中國的大學裡頭,官本位的問題極端嚴重,比如科研處的處長遠遠比你一個教授要牛很多很多的,甚至財務處的處長都比你教授要牛很多很多。

整個來說,這種官本位的方式決定了中國大學的很多發展目標、方向、具體執行的政策,其實都是有這種非常強的以經濟為主導的原則。而且中國事實上不是說沒有衡量指標的,它的衡量指標往往比美國這邊還嚴,它要求教授多少篇論文才能評教授、副教授等等,一級一級拼爭得很厲害。但是這些東西最後都變形了,比如說可以用錢去買個文章,可以用錢去買通人。

主持人:抄襲別人的論文。

杰森:所有這些社會上的風氣全都轉到學校裡,最後你會發現在各個學校裡面,我們不說頂尖的,北大、清華這樣的頂尖學校裡頭,只要你稍微次一點的學校裡頭,這種風氣最後結果就是劣汰,就是逆向淘汰,很多時候很優秀的人因為你關係的問題,因為你種種原因,很優秀的人你在這個學校待不下去,或者混不起來;而一般不學無術的人,能拉拔關係的人,他可能在這個學校裡頭升得很快,最後成為一個學術家。

主持人:這種現象跟整個中國的方方面面都是一致的。

陳志飛:他現在看到了大學的產業化,他沒有看到另外一個我覺得更重要的一個現象,就是說它黨文化的痕跡,我們現在叫黨文化,或者說中共體制內的那個管理的痕跡,它這個東西用那個紅頭文件來管理,實際上它把這個大學的手腳束縛住了,它即便表面本意是好的,事實上最後達不到它的效果。

比如它說,我們現在要讓學術帶頭人來出任領導工作,解決剛才杰森說的那個問題,讓他們來出任科研處長,來評文章。但這個人被黨組織提出來搞這個任務以後,他那個學術的味道就蕩然無存了,跟他學術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必須要走原來黨組織撰述的方式,跟人談心。

主持人:他必須用黨文化那一套去管理。

陳志飛:用黨文化那一套來做,他的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他用那個看論文的東西他根本用不上,他還是按照黨組織的要求提拔誰,按年齡啊,按照親疏關係啊這種來做,最後不過3年這個人就廢掉了,實際上還不如不提拔人家。

主持人:所以這是導致中國這個大學排名沒有辦法符合整個世界標準的一個關鍵原因。

杰森:它整體的氛圍不是……,事實上學生完全能感覺到,我們舉個例子。前一段時間有一個耶魯大學畢業的學生,是中國學生,他在耶魯上的是研究生,然後他發了財以後,他轉過身給耶魯捐了幾百萬美元。當時中國網民有一個劇烈的討論,說中國更需要這幾百萬教育等等。

事實上很奇怪的就是說,人家轉過來看人家一生的發展,發現在耶魯待的那幾年是他人生提高最快的幾年,所以人家就把自己的錢捐給耶魯了。這有什麼可說的呢?按你的標準,全世界的錢全都應該捐給非洲的飢兒,才是最需要的。

事實上你可以看到學生能感覺到這一點,同樣一個學生,我們很明顯的可以看到一個班畢業的學生,幾年以後,一個是在國內上的博士,一個是在國外上的博士,兩個人的學術水平差別非常大,這完全是兩個學校的整個學術氛圍造成的。

主持人:我們先來接聽幾位觀眾朋友的電話,首先是加州的許先生,許先生您好。

許先生:1951年我考取了清華大學,那麼後來在清華大學讀了4年以後畢業,畢業以後,我就被分配到東北,在這幾年當中,我也給國家做了不少的貢獻。清華大學我一進去的時候,那個校長叫作蔣南翔,他是共產黨的什麼黨支部書記,但是它真正的校長劉仙洲就擺在副校長。

那個時候1951年,人家說你進了清華大學很厲害!胸前掛了一個清華大學的校牌,我也掛上去,但是我覺得也沒什麼東西。那個時候一到清華學的是什麼?是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談的是人與人之間怎麼鬥啊,這些東西說起來真的很怪。

主持人:好的,謝謝許先生跟我們分享了您的經歷。我們再來接聽紐約王先生的電話,王先生您好。

王先生:你們大家好。考試制度本來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考狀元,這些東西自古以來就有,這些是我們中國文化的一種,問題是要公平。那為什麼要考試?考試是選拔優秀人才,讓他所學有所發揮。今天問題不在考試,今天問題在我們中國這個制度。

打個比方,你考得再好,思想再進步,能力再強,你如果不拍黨的馬屁,你考試也沒有用!打個比方,這次上太空的那幾個人召開記者會,第一句話講什麼?感謝黨;第二句話講:感謝國家。像這樣的奴才生活,假如他不感謝黨、不感謝國家,他也上不了天空。

這樣的奴才制度你考試有什麼用?你不開共產黨的馬屁,你不拍領導人的馬屁,你不講毛澤東萬歲,你死無葬身之地,你考100次也沒有用。這就是制度大於考試。如果考試在這樣的制度之下,根本沒有什麼大的作用;如果考試在我們從前中國的文化之下是有作用的。

主持人:好的,謝謝王先生的電話。剛才許先生講到1951年的時候,就那個時候的政治經濟學可能到今天還在學。

杰森:我同意王先生說的。事實上中國的學生學的很刻苦,而且中國學生他的數理基礎都比較扎實一些,所以說中國的基礎教育,比如說中小學教育的這一部分可能還不錯,主要的原因跟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重教育這一部份非常關鍵。中國的家長對孩子投入,當然東亞的一些國家像韓國、日本也都類似,但是你要說這個文化,事實上在全世界是蠻少見的。西方,特別是南美、北美或者非洲這些國家,就文化上,其實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不像中國傳統文化這樣子重教育。

主持人:除了猶太人。

杰森:對,這個教育確實來自於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等等,對於人往上走要靠做學問這樣一個基準滲在骨子裡頭,流在血裡頭的這種文化,事實上是很關鍵的。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學生的數理基礎很好是跟這個文化非常相關的。這個文化你比如在美國這個制度下同樣會創造出有很好數理基礎的孩子,這就是為什麼亞裔在美國學業上是非常成功的。

陳志飛:但實際上我覺得這種文化在現行的中共體制下是慢慢被腐蝕的,因為文化一言以蔽之就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還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樣的,但是這樣屏息靜氣做學問的人中國越來越少。

我北大的同學跟我講,現在他們班只有一個人還留在北大當教授,但是他們全班學習最差的一個。這樣的人一代一代萎縮,最差的人教下一代,再最差的人教下一代,說明教育在中國的地位是很尷尬的。那個人可能比較會玩學術,通通當黨委書記當官去了。

他說他們經濟系提出來最有名的校友,不是說美國學校哪個大學的教授、做了什麼成果了,是李克強這些當官的,他們這些人完全是按官本位來做的。那這種情況如果產出達不到他的要求,大學生也沒有天之驕子這個光環,也沒有帶來財富,那我就不考大學了;不考大學的話這個反饋很厲害,將來我們孩子家長還像不像我們原來家長對我們的督促那樣去學習就很難講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承載了東方幾千年的文化,帶來這麼好的效益,在美國也深受其利的文化,還能不能保持?我還真的是比較憂心。

主持人:錢學森他生前曾經說過那麼一句話也被稱為「錢學森之問」,就說為什麼中國的學校培養不出來傑出的人才?

杰杰: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好的,我這個行業,很頂尖的人他事實上也是華人,但他最終他有一段學術是在美國做的,比如說博士生這段,或者說進入大學做教授這一段,做到了很頂尖這樣的地位,我們知道華人他也是拿了幾個諾貝爾獎的。只是中共這個體系裡頭,如果你在中共(體系)學到博士,幾乎這樣的人是沒有直接拿到的,這個實際上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共這個體系不能培養出大師級的人物。

主要原因,當然現在全世界有人說了,確實中共給世界輸出了很多工程師,這就是我們以前反覆討論過的問題,中共這種官本位的思維方式滲透到學校、滲透到整個教育體系,滲透到整個學習的運作方式的時候,事實上它能培養出很好的工程師,它培養不出很好的大師。

主持人:是因為它整個教育制度是一種應試教育,以高考為指揮棒這樣的原因嗎?

陳志飛:它不光是應試教育,它就讓你蹈規循矩。原來我學理工,我不是學機械,但我學得比較雜,比較專,所以學機械設計就是查手冊,什麼概念係數、經驗系數,然後隨便給你做一下。所以說不單從中共,從蘇聯開始,都很注意工程化教育。中國不是53年搞過院系調整嗎?就是把大學湊成專業性的學校,讓你只懂那一點,然後除了50%大腦懂一些專業基礎,另外50%就全部是黨的灌輸,所以你就成了又紅又專的人才,它對這種人才很重用。因為我看到我自己的經歷也有這樣的情況。

蘇俄對這種人委以重任。比如說原來蘇聯的大使,在美國擔任長達25年的大使,多勃雷寧,他實際上是學工程出身的。它覺得這種人最可靠,因為如果是文科的,完全是有自己獨創哲學什麼的,他會對這個體制造成很大的衝擊,包括科學家,像愛因斯坦那種人,他也會有很多對人類的想法。但工程我覺得它比較強調,中國那麼多工學院,各種各樣的工學院,是因為它覺得可以製造出一些現實的東西,但是剝奪你思想的權利和功能。

杰森:對,當然我們知道工科並不一定會束縛人,因為西方確實很多,你像牛頓,他到很多時候他也就是跟哲學聯繫起來了。只是具體的在你文化教育他的時候,你是怎麼教這些東西的。據我知道溫家寶也是工科出身,然後李鵬。

陳志飛:他們幾個常委全部都是工程出身,工程和科學還不一樣,工程完全是科學的一個具體操作。比如說發明這個理論,萬有引力,這是科學家;製造這個東西它符合萬有引力,那就是工程師了。工程師就是符合規律來完成一些事情,動手、動腦來做一個事情,他的最初靈感來自科學家,但科學家像愛因斯坦,他協助爆炸了原子彈,他很內疚,他對人類的前途很擔心。

主持人:他有對於這些事情的自己獨立的思考。

陳志飛:這種東西在中國現在是最缺乏的,這就造成了中國現在,我問了一下行內人士最有可能得諾貝爾獎的就是屬於生命科學,為什麼呢?他們這種東西搞得有點像中國大兵團作戰,國外沒有那麼長、沒有那麼多的這種樣本讓他來做,像中國那種集團優勢,搞聯合會戰一樣的,做出這種成果來。但真正具有獨立思想的在經濟學、在物理學各方面,現在中國大陸人的確是比較有空白的。

主持人:有人說美國的教育是培養出主意的人,出題的人;而中國培養的是解題的人,就像您剛才說的工程師這樣。那這個社會不也就因此而和諧了嗎?

杰森:那就是中國永遠跟著別人走,比如說人家美國這邊設計好iPhone,中國那邊就製造出來。事實上永遠這個民族不能因為你是好的工人而被人尊重。當然我仔細談的,事實上中共這個教育體制它無意中,就是說中國的家庭,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思想家,事實上中國的家庭也特別希望給孩子的教育功能發散性思維,還有從體制外想問題,他也是在著重講這個事。

主持人:可是為什麼一到上了學之後就被禁錮起來了?

杰森:對,實際上我自己內心仔細的體會過國內小孩的教育方式,我說國內它的考試系統是一個選拔系統,它就是一定要從小第一年就開始把你在班上劃等級,就像我妹妹說孩子班上平均分數95分,這意味著什麼呢?你只要錯一道題,你就是從班上的第5名變成第10幾名、20名。

那麼這個概念實際上就是孩子拼命的反覆練習,就是一道題,同樣的類型要反覆做反覆做反覆做,做到就是機械化的做,然後套入式的做,而且量很大,你必須要做成那種慣性的去做,因為你不可能每道題有新的想法去想,你必須這個題型我用這樣的解答方式,這個題型我用這樣的解答方式,這樣訓練出來的結果,事實上拔到尖上的那一群人,那孩子真的就是那種套入掌握最好的人。

主持人:所以它培養的就是那樣的人。

杰森:這樣的方式它選拔出來的頂尖人還真都是掌握套入式的人。

(待續)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

視頻:【熱點互動】高考把中國帶向何方?(上)

視頻:【熱點互動】高考把中國帶向何方?(下)

相關新聞
【投書】從校長貪污看北碚教育的群魔亂舞
河南「槍手團」曝光 教育家:高考體系離崩潰不遠了
雲南官員微博論「思想不可殺」引一片共鳴
2012高考零分作文之五:如果生活可以選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