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公車拍賣 真開源或假節流

人氣 6
標籤: , ,

【大紀元2012年06月28日訊】地方缺錢?財政吃緊?那就拍賣公車。近來各地都有不少場次的公車拍賣,事後有關部門就高調宣稱拍賣所得全部歸公。一時之間,拍賣公車儼如各地政府既為財收開源,又為車改節流的新興政績;當官的不但沒讓國庫損失,還非常賢能的另闢財源紓困。真是這樣?數字會說話。

首先,任何資產都有成本,扣除成本與折舊,虧損多少?責任歸屬?以最近的溫州與陜西兩地為例,溫州首批215輛公車共拍得1059.48萬元(人民幣,以下皆同),陜西二次拍賣的19輛公車合計獲款555.9萬元。據報導,此次溫州公車拍賣的二手市值達1億多元,如今拍賣只拿回1000餘萬元,這哪是額外收入,根本是損失慘重,但這筆賬如何算?算誰的?

其次,有無賤賣?是否圖利特定人士?溫州與陜西的公車拍賣,均價分別為4.92萬元及29.26萬元,兩者不但比數懸殊,且都遠遠低於市場行情,溫州甚至有一輛5000元就成交的高檔公車。雖然溫州本次拍賣的標王,價值百萬的名車以78萬流拍,但這也意味著最終賣出的價格可能更加遠離現實。據瞭解,在公車拍賣中,一些競標人根本就是機關的領導幹部,所謂拍賣,就是讓一定級別的官員交一筆象徵性的費用,將公車私有化,更惡劣的是標金還是從公款出賬。

再有,雖然公車拍賣了,但卻改以車貼折現的變相福利,有的地區過度補貼形同官員加薪與加重財政負擔。以溫州而言,車改後,每人每月最高補貼3100元,最低300元,而這還不包括遠程租車費用的另外計發。而溫州全市有資格申請者為1.2萬多人,如果每人每月都申請,若以最低300元計,每年光是短程車貼就將花4320萬元。若以部門來看,每一部門節省15%的公車開支,就必須多支出22%的車資補貼。而且車貼補助,一國好幾治,漫無標準。再以雲南昆明科級幹部為例,車改補貼每人每月500元,甚至高過城鎮居民的低保210元和最低工資470元,而當地月人均收入也不過才750元。還有遼寧省,一些地方的書記、區長每年車貼高達7.6萬元,而且直接發,免申請,免報稅。

更多的是補貼照領公車照坐。據保守統計,目前全國黨政機關及行政事業單位,約有350萬輛公車,僅北京就有70至80萬輛公車,某個小單位只有5位領導就配備14輛公車。而每年公車消費支出約為3500至4000億元,這還未計入醫院、學校、國企、軍隊等單位的用車以及超編配車。即使如此,每年公車購置費用還以20%以上的增速支出,大大凌駕GDP,也超過教育和醫療支出的總和,是名副其實的車輪下腐敗。

依現行中央規定,公車選配標準是排汽量不得超過1.8升,車價不得高於18萬元。但現況是許多科級幹部,甚至股級幹部的配車,都自動升級為部長級。那超標的購車資金從何而來?這筆不小的數目,有沒有走預算?如果按照預算,如何通過審批?如果預算之外,錢從哪裡來?

政府的財政收支始終秘不示人,財務損失無從查核。但執行廉政肅貪的政法委,其下所轄的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司法、反貪局、反腐敗局,難道行政責任也放任不追究嗎?

相關新聞
如何在拍賣行 選購二手車
蘇富比要拍賣一顆四百年的鑽石
景氣差流當品多 包包手表俗俗賣
國債高舉  朝野立委籲節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