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高教技職分流 務實致用是關鍵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5日電)隨著專科、技術學院改制,加上評鑑未與高教分流,使科技大學轉而追求論文數量,技職逐漸學術化。但技職目的在於培養實務人才,因此技職體系想闖出一片天,務實致用將是關鍵。

早期的技職教育重視實務課程,為的就是及早培養銜接職場的人才,但近年來,技職教育卻有學術化現象。

日前監察院曾對技職教育學術化的不良影響提出糾正,並點出台灣推動教育改革後,技職教育日趨學術化,對技職的教學發展、產業互動等,造成不利影響。

而評鑑制度也是影響技職教育學術化的幕後推手。除了一般大學緊追在論文數量後,接受同樣評鑑制度的科技大學也不能免俗。

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就曾憂心指出,台灣技職教育出了問題,將不會讀書、想早點學一技之長的機會都抹殺了;而科大評鑑還是用一般學術評鑑,比多少博士學位和論文發表篇數,使技術師資被迫去修博士學位。

虎尾科技大學校長林振德也感嘆,台灣高教膨脹很快,很多專科從技術學院又改制成科大,因應改制需求,得增加師資,只好從普通大學延攬,因此技職有段時期的作風和思維轉變,漸漸失去早期技職教育的務實特色。

他也提到,虎科大曾有一段時期也面臨瓶頸,幸好處於轉型時,仍有不少實務經驗的教師,學校也試著重新檢討策略,雖然研發是國際趨勢,但科大應該把焦點放在應用研發,而不是基礎研發,確定務實的目標後,也幫助虎科大重新找回定位。

為了重新改善技職教育學術化的問題,教育部長蔣偉寧認為,實用化和學術化的目標要明確,技職應該重視務實致用,高教則傾向學術化,既然從高中、高職就開始分流,到了大學「沒有再合流的道理」。

「經費有導引作用」,他也指出,教育部規劃典範科大計畫,努力為技職爭取每年新台幣20億元的經費,就是希望讓技職看到目標和方向,鼓勵技職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而高教和技職應各自發揮專長,追求學術和應用領域的卓越。

近年來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也反應學校所學和職場銜接有落差。技職體系和一般大學的資源、教育目的本就不同,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保留原有優勢,強調實務和應用,再去求創新或研發,如果本末倒置,失去自身優點,反而會顧此失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