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強颱風零死亡VS京暴雨無膽說出死亡人數

人氣 16

【大紀元2012年07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沈玉清綜合報導)北京剛剛經歷了7•21暴雨的肆虐,據稱是61年來最嚴重的降雨;7月24日凌晨,香港又遭遇了13年來最為嚴重的颱風「維森特」的襲擊。然而當災害過後第二天,兩座城市的街道上再次呈現出一片擁擠與喧囂的場景。同是面對強災面前,兩座城市裡政府的預警和應對措施,以及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比較成了眾口評說的熱點。而北京城市下水道和排水系統的失靈更引發民眾憤怒聲討。

死亡人數對比

上週末,北京的一場暴雨不僅讓北京變成了澤國,同時讓人痛心不止的是無數鮮活的生命瞬間即逝。儘管官方對北京近日大雨後洪災造成的死亡人數確定在37人,但這個數字已經在民眾中出現了強烈的質疑。從微博上顯示的資訊看,本次暴雨死亡失蹤人數多得難以統計,觸目驚心。海外的《參與網》更是稱死亡人數「超出了想像」,可能數以萬計。

而當13年來最強颱風「維森特」襲擊了同是人口密度極大, 建築物林立的香港時,迄今為止尚未發現有一人死亡。當強颱風漸遠,香港的市民逐漸恢復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時,北京微博卻不斷傳出哪裏又發現了屍體。

基礎設施建設對比

有報導說,一場大暴雨,令北京頓成澤國,暴露北京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本質,也讓外國人看盡中國所謂現代化的笑話。

《華爾街日報》則質疑,上週末侵襲中國首都北京的傾盆大雨使得多處建築物倒塌,北京的基礎設施為何無法成功經受住暴雨的考驗。也有很多人質疑,為甚麼北京投入巨資建設那些光鮮的奧運場館,卻仍然會經歷這樣一場致命的暴雨。

反觀香港,雖然也有少數零星的內澇事件報導,但颱風「維森特」過境之後並沒有造成任何重大傷害。週二(24日)上午在香港市中心,街道上佈滿了散落的樹枝,巴士站牌被颱風刮倒,車站內罕見地無人等車。迅速滴落至街道上的雨水是颱風來襲的惟一證明。

港媒說,其實原因很簡單,各級政府都愛搞面子工程,排水系統因隱藏在地下,建得再好都沒有人看見,沒有人欣賞,所以不受重視,最終卻自食其果。北京乃至整個中國,其實都是中看不中用。

預警對比

從23日5時20分起,香港天文臺就頻繁發出警告信號。在其掛出8號風球後,預警信息傳遍整個香港,全港隨即避風。學生、職員和工人被警告留在家中,漁船返港,電車停運。連大街上的流浪漢,都在颱風襲擊香港之前,消失得無影無蹤。暴雨預警信號也被調升至高危級別。

而當7•21北京暴雨過後,民眾在質疑「為何不能給每個市民預先發條短信」問題時,氣象部門則稱尚有技術障礙,而北京各大通訊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卻反駁了這一觀點,稱在防災、抗災、救災通信技術保障方面從來沒有「做不到」這個詞。

公共場所開放

香港民政事務總署在颱風襲擊香港之前,就已經在各區開放了24個臨時庇護站,颱風信號發出期間共有268人入住,各大公立醫院急症室供收容138名前來就診的市民。

而在北京,只有一些市民和賓館自發的義務性的為一些因交通中斷而導致被困的市民提供了容身之所,北京市並未開放公共場所以接納群眾。

大型活動取消或延期

包括香港書展在內,在香港城區內有多項大型活動或被取消或延期。

而7•21北京暴雨那晚,恰逢北京國安對杭州綠城的球賽在工體開踢,蕭敬騰演唱會在五棵鬆開唱。不少人因交通狀況未能抵達現場,而抵達的人在散場後,如何回家也成了問題。

大陸媒體說,「在天災面前,香港不愧是被稱為全國安全第一的大都市,而7•21北京暴雨所留給我們的慘痛教訓,更像是一本全國城市在面對極端天氣和突發性危機的『通用教材』。」

網友對比北京與香港

南方都市報:批評才是正能量 ,一場13年來最強的暴風雨襲擊香港,香港交出了零死亡的答卷,而且,基本沒有出現水浸街的現象。港府一系列的應對舉措被內地輿論所讚賞,但香港市民及媒體似乎並不買賬。與北京的大雨相比香港比北京強得太多了。

有網友表示: 7.21暴雨襲京後,香港也經歷了13年來最強颱風。雖然塌樹墜物,逾百人傷,但街頭鮮有積水,地鐵全面運營,巴士陸續開通,颱風襲擊後,香港仍是香港。與北京的驚慌失措相比,港府應急措施值得稱讚,整個社會在正常節奏下運行,平靜中透出力量。

起得早跑得快:一場大雨把甚麼都沖刷出來了!收音機裡都是殉職的警官以及各種感人的事情!好像這次大雨是第一次讓整個北京出現尷尬的「海景」!而很多人也忘了,北京是一個多年乾旱的城市,而這次面對的是場罕見的豪雨!好像拿香港對付大水的能力與北京對比是非常有趣話題!

黃健翔調侃道: 那麼,香港少了一次偉大勝利,少了很多感動,少了很多壯舉。多平淡無趣啊是吧?

電商學習者馮波說:同樣是面臨自然災害,北京成了「海」,香港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這是不是應該深思?我親愛的政府官員!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林輝】:「六四」到底有多少人遇難?
網爆最新天津大火遇難者名單  當局斷網抓人
俄南部水災 死亡人數134人
《中國記者調查網》對天津大火調查報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