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贈者 手術後風險難料

人氣 2343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7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鍾伶編譯)一年半之前,傑夫‧莫耶(Jeff Moyer)捐出了一個腎。這個事件使得他的生命發生天翻地覆的轉變。如同大多數的手術病人,莫耶術後醒來時覺得渾身發疼;雖然醫療人員事先已經向他說明術後疼痛是正常的,並告訴他幾個星期之後他就能下床不需醫療照顧了。但是好幾個月過去,他的疼痛一直沒有消失。

莫耶說,至今他還是每天感覺疼痛,並且目前似乎比當時更加疼痛一倍以上,這影響到他的工作能力及人際關係,然而醫生卻只是告訴他找不出任何失誤。莫耶認為他沒有受到「人」一般的尊重對待,感覺像是被視為活著的殭屍。

器捐者的風險未受重視

薇琪‧楊(Vicky Young)的遭遇也是類似,她數年前捐了一個腎給朋友,但是現在卻發現慢性腎臟病已經第三期。她說移植手術過後左腿就麻木無知覺、鼠蹊部併發症以及疼痛也一直不斷。

醫療人員曾經對她提示手術後可能發生肺炎、血液凝塊或甚至死亡。她原以為只要沒有感染肺炎、沒有發生血凝塊,就能很快痊癒出院;然而數年來她花費了大約15,000美元,自費醫治移植手術造成的神經損傷等併發症狀。

絕大多數器官移植的捐贈者都像傑夫‧莫耶以及薇琪‧楊一樣,他們未被充分告知可能的術後症狀,也沒有準備好之後的龐大醫療費用。他們感覺整個器官移植系統都只著重器官接受者的生命延續,忽略了捐贈者的權益與照護。近60年以來超過100,000人進行過腎臟移植手術,大部分的人數星期之後就回復原來的生活軌道,然而他們術後的一些併發症後遺症卻沒有人追蹤或關心。

活體腎臟捐贈移植手術自1950年代就有成功案例,但一直到2006年才有美國聯合器官分享網絡(United 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開始要求各移植中心回報捐贈者的健康狀況;而另一個器官勸募移植網絡(Organ Procurement and Transplantation Network)卻發佈其調查結果稱,移植中心平均一年內遺失超過1/3的捐贈者資料,兩年內遺失近2/3的捐贈者資料,少有移植中心回報器捐者臨床實驗的結果,甚至有些移植中心完全不回報任何訊息。

醫療體系的道德缺失

曾經擔任護士的多娜‧琉可(Donna Luebke)於1994年也曾經捐腎給姊妹,目前她的工作是獨立的器捐倡議者。她認為醫療體系不願追蹤瞭解器捐者的術後狀況,這是無法理解也不被接受的。她說器捐者未被充分告知所有的資訊而獨自承擔所有的風險,這是醫療體系的道德缺失。她說:「移植中心不能老是說捐贈者健康無虞,因為實際上它們並不真的知道。」

芝加哥大學生物倫常道德科教授暨執業醫師萊妮‧羅絲(Lainie Friedman Ross)也為追蹤保存器捐者的資訊四處演講。她認為這是道德上的需求,何況每個人面對的風險不同,年幼者或少數族裔或許有較大的移植失敗的機率。

羅絲醫師說:「我並不是反對老年人、體重超重者、高血壓患者捐贈器官,而是呼籲應告知器捐者更明確的可能面對的處境,不只是一般說來失敗案例僅是2/1,000的機率等等這樣的含糊說辭。而且有些後遺症數年之後才會表現出來,只有藉著資料的追蹤保存才能夠明瞭。」

美國活體器官捐贈者網絡(Living Organ Donor Network)曾經推出一張保單,它含括追蹤器捐者的健康狀況而僅收取一次性費用550美元,然推出逾12年以來少有器捐者知道這個訊息。

一位腎臟專家湯瑪斯‧麥昆(Thomas McCune)曾經發佈一項調查結果聲稱:平均約每260個器官移植手術案例中僅6件會有健康保險支援器捐者醫療費用(佔2.3%)。因為醫界害怕這些機率不高但可能實際發生的風險,例如死亡,把器捐者嚇跑了。

器捐者善念可佩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幾乎所有受訪的器捐者都表示並不後悔將器官捐贈給別人,他們都表示只是希望醫療體系能夠有所改進。如莫耶就說了:「移植手術是科技的奇蹟,只要想著我的腎臟可以延續另一個人的生命,我所受的苦就值得了。那是我生命中所做的最重大決定之一,若再一次選擇,我仍舊會這麼做。」

(責任編輯:林文)

相關新聞
參與大陸器官祕密交易 3名韓國人被捕
大衛‧麥塔斯:中國器官移植供體的來源(一)
死囚活體捐腎  見胞姊淚崩
看守所替身頂死黑幕 新華社文章暗指周永康罪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