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年:敘利亞 瞬間改變的關鍵

陳柏年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8月01日訊】自2010年底,突尼希亞的茉莉花革命興起之後,阿拉伯世界經歷一年多的超級震撼,突尼希亞、埃及、葉門、利比亞等四國專制統治者陸續被推翻,十多個阿拉伯國家或多或少受到民主浪潮的衝擊,稱之為「阿拉伯之春」。

近期,敘利亞的戰況最為激烈。美國、歐洲,以及以「遜尼派」為主的阿拉伯各國所組成的「敘利亞之友」,以人道民主為由,支持反政府的敘利亞自由軍;而伊朗、俄羅斯,中國始終站在「維穩」、「反對外政干預」的立場,支持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隨著國家軍隊鎮壓的升級,使用火箭炮、戰車等屠殺手無寸鐵的記者與平民,反抗軍的裝備與鬥志卻未稍減。

7月18日,敘利亞的國防部正副部長、內政部長與國家安全部等四位高級首長,在首都大馬士革被暗殺身亡,高官叛逃消息陸續傳出,重創政府軍隊。24 日,土耳其總理表示:「我們認為敘利亞人民比以往更接近勝利。」時局顯示,敘利亞正一步步成為政局變天的第五個國家。

敘利亞的反抗軍之所以能匯集多方的同情與援助,除了阿薩德政權殘暴貪腐之外,其政權信仰教派屬於國內少數的什葉派,卻掌握國家絕大部分資源,且與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的遜尼派長期不合,亦使反抗軍備受同情。

即使敘利亞政府大量自俄羅斯進口武器,反抗軍的軍援亦有增無減。除了透過其他阿拉伯國家與西方管道之外,其主要來源,是新近扳倒格達費政權不久的利比亞。由於利比亞在2011年才歷經十個月的激烈戰火,境內許多武器亟待運銷,而敘利亞反抗軍就成為大宗的接收戶。這顯示中東的情勢不但瞬息萬變,並且已經產生深遠的連鎖效應。根據報導,就連蘇俄也擔心阿薩德垮台之後喪失在敘利亞的影響力,已經積極與反抗軍勢力聯繫,可見敘利亞變天指日可待。

在突尼希亞總統班•阿里倉皇出逃、埃及總理穆巴拉克被判終身監禁、利比亞格達費遭槍殺身亡下,葉門總統則是在掌權33年後比較明智的和平辭職。目前各界都在揣測敘利亞暴君阿薩德的下場如何?而當敘利亞政權翻覆之際,代表他在中東的唯一盟國—伊朗,即將陷入孤立無援的處境。這也將改變世界的布局。令暴君膽寒的阿拉伯之春將燒到何處?預料緊握極權不放的中國與北韓將會是最後的戰場。而敘利亞,就是瞬間改變的關鍵。

相關新聞
母親節佳文:慈暉照古今
陳柏年:扁驚爆海外帳戶,人性難過的關卡
陳柏年:記錄一甲子的悲情 中共為何懼怕?
陳柏年:不願面對的真相--末日警訊6℃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