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中國經濟發展的真實性為何受懷疑?

何清漣

人氣 7

【大紀元2012年08月24日訊】 在政治方面,國際社會自1989年六四之後從未真正相信過北京政府。然而,中國那持續了三十餘年的經濟成長卻讓國際投資者充滿信心,他們相信中國經濟將長期一枝獨秀。但最近,這種懷疑已經開始擴展到經濟領域,即使是他們曾經認為最能說明中國經濟發展成就的GDP總量與成長速度,現在也未能逃脫這種懷疑。

李克強不相信本國GDP數字

這種懷疑現在有一個最充足的理由:即未來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不相信GDP這個數字。

先回顧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2010年,維基解密曝光了一份資料,據維基解密一份美國駐北京大使館代號為「07BEIJING1760」的密電披露,2007年3月12日,在北京參加兩會、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曾到美國大使官邸與大使共進晚餐。李克強談到遼寧經濟狀況時說:中國的GDP數字是「人造」的,因此不可靠。他說,在評估遼寧的經濟時,他側重於三個數字:一、電力消耗,二、鐵路貨運量,三、發放的貸款金額。通過這三個數字,他可以得到相對準確的經濟成長速度。他笑著說:「所有其他的數字,尤其是那些GDP統計數字,『只能做參考』。」

由於李克強在十八大之後出任國務院總理似已成定局,隨著十八大會議召開在即,中國經濟運行不佳,不少討論圍著GDP成長速度展開,於是外媒又舊事重提,似乎也包含一點期待:李克強既然自己都不相信的事物,在其履任後或者可獲改觀。

李克強著重電力消耗的經驗來自何處?

李克強側重於電力消耗等數字,這一經驗應該來自於2002年英國《金融時報》一篇報導引起的關於中國統計數據造假的討論。引發這次討論的是美國匹茲堡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斯基(Thomas G. Rawski)發表於2001年的一篇文章〈中國的GDP統計發生了甚麼?〉(What’s Happening to China’s GDP Statistics?)羅斯基教授根據中國的能源消耗、交通運輸和建築材料的生產來判斷,認為1997年至2000年中國GDP的實際成長率比官方數據要「少一半甚至更多」。此文獲英國的《金融時報》、《經濟學人》,美國的《新聞週刊》、《商業週刊》、《中國經濟評論》等大規模報導,使這一原本只侷限於學術圈的觀點身價倍增,成為海內外關注的一個熱點,並被中國國內報刊廣泛引證,引發了中國國內的討論並持續了數年。

當時中央政府想扼制統計數據造假的動力是:中國飽受統計數據缺失和不透明之苦,如果可以改革統計制度,與國際接軌,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節約決策成本,其次可以取信於外商,吸引更多的外資。

當時的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與其他官員也參與這場討論,他承認虛報額幾乎達20%,以2004年為例,虛報額為總額的19.47%。這些政府官員都承認了一個事實,即中國各省上報GDP數據時都考慮到政治需要,絕不可能上報一個比中央政府確定的經濟成長率目標低的數據。不管地方政府上報的GDP成長率是多少,國家統計局最後會假定其中屬於誇大的部分平均為兩個百分點。

在「學習」中不斷提高造假技能

通過2002年這一輪外國學者挑開頭的爭論,中國學會了一條,在GDP造假的同時,還要學會配套,比如在用電量、能源消耗等方面。李克強算善於學習之人,記住了當年這場討論,但當李克強表示自己只相信電力消耗、鐵路貨運、銀行貸款數量時,這方面的造假也開始了。

銀行貸款的用途造假是中國的習慣。近幾年江浙一帶民營企業從銀行貸款,用的是生產資金等名目,但貸款到手之後,立刻投入房地產。等到2011年房地產全面陷入蕭條之後,這些企業家還不起銀行貸款,就開始腳底抹油跑路,少部分因絕望自殺。跑路的商人以溫州商人為主,於是「溫跑跑」一時名動天下。所以,在中國用銀行貸款來測算經濟發展情況不是好辦法。

電力數據也變得不可靠

問題是,神奇的中國甚麼都有可能發生。如果GDP數據可以「人造」,電力數據當然也可以「人造」。

首先,電力數據有兩個不同指標,分別是發電量和用電量,歷史數據顯示,兩者並不同步。其次,地方政府有足夠的動機來操縱電力數據,有時刻意報大,有時刻意報小。因此,電力數據是否可靠值得打一個問號。

《紐約時報》7月的一篇報導稱,中國的發電廠管理人員被要求報大發電量數據。電力行業經理人稱,地方及省一級政府要求發電廠不向中央如實報告經濟減緩的程度。政府官員不想看到「負面的經濟數據」,要求發電廠把負成長報告成零成長——早在本世紀初,中國經濟已將「下降」這個詞彙棄之不用,用「負成長」代替「下降」,用「零成長」代替「停滯」。

為了讓讀者明白電力造假的大致情形,簡單陳述是:有兩組電力數據——發電量和用電量,這兩組數據都有可能被扭曲,扭曲的方向有可能是放大,也有可能是縮小。在要求體現經濟成長速度時,發電量與用電量會高報,兩者當中何者高報,就看當時地方官的政治需要;在要求減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時,發電量會少報。一般情況下,沒有政府部門會去比對另外一類統計報表的同類數據。中國「十二五」計畫(2011-2015年)將節能減碳排列為目標,達到目標是政績之一,因此有可能繼續影響用電量數據的可靠性。

因此,中國備位總理李克強還得繼續尋找新的方法以掌握中國經濟發展實況,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成就的懷疑,還只是剛開了一個頭。

--轉自《看雜誌》

相關新聞
何清漣:「特赦貪官推動政改」為何不可行?
何清漣:人口密度 環境支撐力與中國的生存環境
何清漣:分蛋糕的人拿最大的一塊
何清漣:「穩增長」旗號下的新一輪掠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