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忧心 中协迫式经济外交

标签:

【大纪元8月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淑媛华盛顿6日专电)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葛来仪专文指出,北京运用经济手段迫使他国政策转向有利于中国大陆情况日益明显,从南海争议、稀土出口到阻挠诺贝尔和平奖颁发,都是例证。

美国华府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资深研究员葛来仪(Bonnie S. Glaser),今天发表“中国胁迫式经济外交─一个新且令人忧心趋势”专文(China’s Coercive Economic Diplomacy: A New and Worrying Trend)。

文章指出,7月在柬埔寨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45年来首次未发表联合公报,背后主因是北京的压力。

中国大陆得以左右柬埔寨决定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北京已提供金边超过100亿美元援助,光是2011年承诺对金边投资金额即超过美国10倍。

她分析,十几年来中国大陆在东南亚地区运用“经济胡萝卜”增加影响力,如透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促使东南亚国家制定政策时考量北京利益。

今年4月,中国大陆与菲律宾发生黄岩岛主权争议,遭激怒的北京以有害虫为由拒绝菲国香蕉入港,对出口到中国大陆超过30%比重的菲律宾是一大打击。

文中指出,中国大陆以贸易为武器迫使他国改变政策也发生在钓鱼台争议,因日本扣留大陆拖网渔船船长,北京即禁止稀土出口到日本作为报复。

此外,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中国大陆异议份子刘晓波,即使诺贝尔委员会独立决定,不受挪威政府干涉,但事后中国大陆冻结与挪威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还对挪威鲑鱼施以新的检查关卡,造成去年挪威出口到大陆的鲑鱼量大幅缩水60%。

相关新闻
葛来仪:去年美中关系倒退 今年应加强沟通
葛来仪:谢长廷得票四成显示民进党实力仍在
葛来仪:台海和平先从建立军事信心机制做起
葛来仪:台湾OIE遭矮化无涉美国六项保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