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城 見證孫中山革命足跡

孫中山為發展革命組織而曾加入的洪門 總堂現仍在中國城的新呂宋巷36號 歷經百年仍靜靜看著世態變遷

人氣 481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9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曹景哲舊金山報道)舊金山中國城(China Town)的主要街道——都板街(Grant Avenue)和布什(Bush)街口是中國城的南邊入口——「中華門」牌坊,牌坊中間高懸一個牌匾,寫道「天下為公」,落款是孫文(即孫中山)。兩側的門匾上書,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這個「天下為公」出自於《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眾的,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孫中山推崇的「天下為公」的意思則有不同,他認為有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為大家所共有,只有實現天下為公,徹底剷除私天下帶來的社會弊端,才能使社會充滿光明,百姓得到幸福,後成為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也指天下公平。

「中華門」牌坊,牌坊中間高懸一個牌匾,寫道「天下為公」,落款是圖:孫文(即孫中山)。兩側的門匾上書,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攝影:曹景哲/大紀元)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本名孫文,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化名中山。廣東香山翠亨村(今廣東中山)人,為醫師、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三民主義的倡導者,亦被稱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在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其後以此稱謂對孫文的慣稱為「孫中山」。

舊金山是孫中山先生百年前在海外從事革命活動的重要城市之一,而他在舊金山以致美國的活動,都與當時的洪門息息相關。

洪門為清代的秘密組織,源於「漢留」五房之二房「金蘭郡」「三合會」「洪順堂」,對外稱天地會,以策動反清活動,因引起清廷注意,後來演變成名稱不一的多個地下社團或會黨。洪門致公堂早在19世紀末就在舊金山建立會堂,但其時並不是一個革命組織。

圖:現在還在新呂宋巷36號的洪門致公堂總堂(攝影:曹景哲/大紀元)

孫中山先生為發展革命組織,引導一些革命團體投奔革命事業,於1904年1月在檀香山(美國夏威夷首府)加入洪門致公堂,成為其會員。同年4月,以洪門致公堂會員的身份第二次到訪舊金山。孫中山先生到舊金山後,就住在洪門致公堂內,日間就食於中西日報社,在華埠與僑胞朝夕相處,感情融洽。

這個洪門致公堂的總堂就在現在舊金山中國城的新呂宋巷36號,它見證了100多年前的那段歷史,現在還靜靜地在看著世態變遷。

1910年2月,孫中山先生在洪門致公堂總堂的三層小樓裡,策劃召開了舊金山同盟會支部成立大會。1911年7月,中華革命軍籌餉局在舊金山成立,令同盟會會員一律加入致公堂,其所籌款項成為國內革命起義經費的主要來源。中華革命軍籌餉局還頒布了孫中山先生在舊金山起草的《革命軍籌餉約章》等文件,廣為印發。當年孫中山先生用以印製文件的印刷機和存放革命軍餉的保險箱至今仍保存在洪門致公堂總堂。

孫中山先生為擴展興中會分會,先從具有新思想的基督教徒入手,召集教友中有志之士,在中國城士德頓街(Stockton)長老會正道會所,舉行了「興中會救國籌餉大會」。到會者頗眾,公推鄺華泰博士為主席。鄺時任加州大學教授,對先生之主張,極為崇拜。他發表革命救國的演講之後,即提議各位購買革命軍需債養券。此券每份10美元,待革命成功後,憑券即還本息100美元。並說凡購買債券者,即為興中會的當然會員。各教友對購券事均表贊同,但入會則另有看法。

因華僑各有家眷及財產在家鄉,若加入革命黨,恐家人會被清廷迫害。孫中山先生則果斷地宣稱,此舉志在籌餉,入會與否,悉聽尊便,此債券不需填報買者姓名,不必顧慮。各教友隨即踴躍購券,共籌集款項達4,000多美元,相當於現在的40多萬美元。稍後,先生偕黃三德分訪美國各地,宣傳革命及推動洪門會員總註冊。

都板街和Pine街交叉路口附近的聖瑪麗公園,竣工於1937年11月的孫中山雕像如今依然矗立於花園一角。1911年7月,孫先生和同盟會成員就在這個公園,誓師出發,為辛亥革命籌募經費。◇

(責任編輯:陳瑋臻)

相關新聞
舊金山法院頒禁制令 禁暴徒騷擾法輪功學員
舊金山中國城火災 無人傷亡
中共凶兆:舊金山中國城退黨點對面血旗吹裂
希望之聲總部進駐舊金山中國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