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來華旅遊的外國人為何越來越少?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10月03日訊】最近,中國大陸媒體公佈了一組來自國家旅遊局的最新統計數據。結果顯示,來華旅遊觀光的外籍遊客數量自2008年起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從最早的614.58萬到今年的493.98萬,縮減幅度達到了1/6以上。數量的大幅減少不知是否意味著中國旅遊業的日漸低迷和蕭條,但至少我們從這組數據中可以看出,外國遊客對中國的興趣指數和關注程度正在不斷降低,對中國的嚮往和熱情也在逐漸冷卻。

面對著國家旅遊局公開的這組儘管保守卻並不容樂觀的統計數據,很多人都會質疑一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為甚麼斥巨資打造的奧運盛會之後,帶著好奇和憧憬來到中國旅遊的外籍人士會越來越少?

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之前,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先來探尋一下為何在數據統計的起始年—2008年,來中國的外籍遊客會如此之多?眾所周知,2008年是北京舉辦奧運盛會、備受矚目的一年。對中國政府來說,這是一次彪炳政府形象,且以傳播中華文化作為商業手段吸引旅遊及投資、發展經濟的難得機會。於是,政府一邊拿著納稅人的血汗錢使勁兒打造只圖一時絢爛的形象工程,一邊拿出維穩的架勢,連哄帶騙的在百姓中灌輸所謂的愛國思想,鼓吹著一套實際上與百姓切身利益毫無關係的「榮譽論」。每一座為奧運所建的標誌性建築,每一場為奧運所設計的儀式盛典,每一處為迎接外賓所打造的華麗景觀,甚至每一縷北京上空的潔淨空氣,都是以中國民眾的經濟利益以及官員在各類項目中私吞、貪污巨款為代價的。而官方公佈的420億美元的奧運投資款最終創下了歷屆各國的奧運投資之最。

如此巨額的付出總該有些回報,只是不知道2008年接待境外遊客614.58萬的數量能否與政府的高投入形成正比,實現收支平衡的局面。或許政府仍在期許奧運所能帶給中國的商機,將猶如「蝴蝶效應」一般遍及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且延續至奧運已成往昔的未來的每一年。無論如何,2008年總算是開創了中國旅遊業的高峰時代。從2008年以前中國經濟各方面呈現的境況以及政府前所未有的投入就可以得知,2008年以前的境外遊客人數未必能超過2008年。

站在2008年的至高點上放眼逐年遞減的旅遊人數,我們不難發現,政府儘管一廂情願的憧憬著奧運的盛世會幾經輪迴,永遠眷顧著被自身所操控的中國經濟,然而與期待相背離的實際遭遇將所有充滿幻想的人群拉回了現實。奧運遠去之後,北京民眾的生活仍舊恢復了常態,中國始終舉步維艱的走在所謂「發展」的泥濘之路上。除了幾座造價不菲的超大型奧運場館仍然以那疲憊的身姿裝點著早已喪失了靈魂與傳統文化精髓的北京城之外,似乎再也沒有甚麼能讓外國人遠渡重洋、帶著濃厚的興趣和熱情前來探尋究竟的地方和景象了。北京如是,中國各地均是如此。這樣的結果也足以說明中共政府揮霍民資、大手筆的投資奧運是多麼愚蠢和失敗的決定。

事實上,中共政府的愚蠢早在多年前的歷次鬥爭運動中就已彰顯的淋漓盡致了。「破四舊」、「批林批孔」等一系列破壞古老遺蹟、拆除傳統建築以及踐踏信仰、道德的革命運動將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文明徹底摧毀。喪失了古老文明的中國猶如年華已逝的老嫗,不再散發著迷人的色彩;遺忘了有神信仰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傳統道德的中國人更猶如一副靈魂出竅的行屍走肉和酒肉皮囊,不再展現中國人的真正精神之所在。這樣的中國,又有誰會慕名而來、流連忘返呢?

或許霧霾瀰漫的空氣、潛藏毒素的瓜果蔬菜、污濁的環境尚且能讓短暫停留的外國遊客保持著一份出於禮貌的耐性,而充斥著現代商業氣息的旅遊區、貪圖錢財蓄意欺詐的買賣交易、文明禮儀缺失的中國人才真正是讓外國友人寒心不已的原因所在。而製造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無疑是摧毀道德、唯利是圖的中共政府,他們的鼠目寸光、虛偽做作、自私貪婪造就了今日中國的所有悲哀。

相關新聞
談美國商務簽證的申請、使用和延期
霧霾致北京咳大流行 知名度直逼烤鴨京劇
UN:國際旅客突破10億人次
度假地性侵6遊客案 墨逮6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