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確認存544種外來入侵生物 其中20種成災

人氣 18
標籤:

【大紀元2013年11月17日訊】 (大紀元記者岳青綜合報導)在10月剛剛落幕的「第二屆國際生物入侵大會」上披露, 目前入侵中國的外來生物已經確認有544種,成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佈的全球100 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物種中,入侵中國的就有50餘種,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濕地、草地等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對中國的生態平衡和生物安全造成極大挑戰。

20餘種危險性入侵物種暴發成災

據《科技日報》報導,一般而言,一國主動引進加以培養、種植養殖,以便豐富國人餐桌或用於保護生態、美化環境等,不歸類為生物入侵。不是本國主動引進,對本土農業、生態環境和人畜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才能稱為生物入侵。

科技部生物入侵項目首席科學家萬方浩說,近10年來,中國相繼發現了西花薊馬、Q型煙粉虱、三葉草斑潛蠅等20餘種世界危險性與暴發性物種的入侵,平均每年增加1至2種。此外,近年來,中國潛在入侵物種截獲頻次急劇增加,危險性外來物種頻臨國門。

西南大學副校長周常勇認為,生物入侵給我國的農業生產、國際貿易、生態系統甚至人畜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並介紹,我國入侵生物種類多,生物入侵涉及面廣。全國34個省(區、市)均有入侵生物發生和危害,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濕地、草地、島嶼、城市居民區等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其中農業生態系統最為嚴重。

外 來物種的來源廣、途徑多,中國多樣化的地理氣候條件,也為這些源於不同地區物種的生存提供了便利。目前,20餘種危險性入侵物種接連在中國大面積暴發成災。這些入侵物種已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與生態災難。

入侵物種造成的嚴重經濟損失

據初步估計,松材線蟲等13種主要農林入侵物種每年對中國造成574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同時,還造成生 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生態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引起土著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的消失和滅絕。2000年,外來有害生物對濕地和森林生態系統造成的間接 經濟損失分別達693.4億元和154.4億元人民幣。

危險性外來物種還嚴重影響國際貿易,給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有些外來入侵物種如豚草、紅火蟻等還影響人畜健康與社會安定,近年來,國際上已將生物入侵上升到「農業生物恐怖」的高度。

不要帶回易造成生物入侵的物品入境

據介紹,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徑有兩種,一是自然入侵,即入侵物種隨著氣候變化,跟著風、水流、動物遷徙等侵入;二是人為活動,如貿易、旅遊等出入境活動帶入。「人為活動是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徑。」萬方浩強調。

專 家指出,首先應加強科普,讓公眾知道哪些是外來生物入侵,這樣公眾一旦發現疫情,可以迅速上報,並配合防控工作。其次,近年來,國人旅遊目的地越來越廣 泛,直接攜帶生物入境的國際會議如各種博覽會等也明顯增多,人員入境時有意無意傳播入侵物種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給生物入侵的防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專家提醒,遊客應積極配合海關等檢疫部門的工作,到國外旅遊時儘量避免去疫區,儘量不要帶水果、土壤等易於造成生物入侵的物品。

中國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

據悉,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擁有森林、灌叢、草甸、草原、荒漠、濕地等地球陸地生態系統,以及黃海、東海、南海、黑 潮流域大海洋生態系;擁有高等植物34984種,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動物6445種,占世界總種數的13.7%;已查明真菌種類1萬多種,占世界總種數的 14%。且生物物種資源豐富,是水稻、大豆等重要農作物的起源地,也是野生和栽培果樹的主要起源中心。

目前,中國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破壞比較嚴重的國家,生物多樣性下降的總體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中共對資源過度利用、工程建設以及氣候變化嚴重影響著物種生存和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生物物種資源流失嚴重的形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總體發展態勢令人擔憂。

如中國生態系統功能在不斷退化,具體表現 為人工林樹種單一,抗病蟲害能力差;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內陸淡水生態系統受到威脅,部份重要濕地退化;海洋及海岸帶物種及其棲息地不斷喪失,海洋 漁業資源減少。

物種瀕危程度呈加劇態勢。野生高等植物瀕危比例達15%~20%;有233種脊椎動物面臨滅絕,約44%的野生動物呈數量下降趨勢,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下降態勢明顯。

另外,遺傳資源也在不斷流失、喪失。一些農作物野生近緣種的生存環境被破壞,棲息地喪失,野生稻原有分佈點中的60%~70%已經消失或萎縮;部份珍貴和特有的農作物、林木、花卉、畜、禽、魚等種質資源流失嚴重;一些地方傳統和稀有品種資源完全喪失。

五大禍端的威脅

《財經網》11月15日報導,中國生物多樣性受威脅的因素有很多。概括如下,

一是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影響。過度墾荒、墾殖、超載放牧,造成許多野生動植物棲息地日趨萎縮。興修水利和建閘築壩造成湖泊、江河的隔斷,魚類洄游通道與種群交流被割斷。鐵路 和公路建設使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破碎化,種群繁衍面臨直接威脅。工業廢物和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農藥和化肥的大量施用,破壞了生物物種及其棲息環境,導致許多種類絕跡或種群數量減少。

二是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對野生動植物資源進行過度乃至掠奪式開發,是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雖然人工林或次生林面積近期大幅增 加,但歷史上森林資源過度開發,導致大量野生生物棲息地消失。漁業資源過度捕撈現象仍十分突出,導致魚類資源急速下降和優勢魚種快速小型化。

三是種植和養殖品種單一化。隨著新品種的開發和廣泛使用,栽培的作物集中在少數幾個品種,單一品種的推廣面積大幅度提高,而許多擁有重要基因資 源的傳統品種遭到淘汰,甚至永遠消失。單一樹種的人工純林不斷發展,導致本地鄉土樹種喪失和生物多樣性減少,森林受病蟲害影響也日益嚴重。

四是外來物種入侵。中國複雜的氣候和生態系統,使得外來物種極易找到適宜的生態環境。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佈的100 種惡性外來入侵物種中已有一半以上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造成的經濟和環境損失每年高達1198.76 億元。

五是氣候變化。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預測,到21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1.1到6.4℃。越來越多證據表明,溫度升高、降水格局變化及其他氣候極端事件,已經對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影響。

相關新聞
400外來入侵物種  中國每年損失逾570億
入侵物種威脅  非洲水鳥絕種
本拿比發現入侵物種黑魚引關注
入侵物種隨海嘯碎片抵達西海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