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市.貓貍山公園

作者:Tony 撰文、圖、攝影

人氣 79
標籤:

貓貍山公園位於苗栗市的西郊,毗鄰市區,擁有不少歷史人文遺跡。貓貍,源於平埔族的音譯,也是苗栗地名的由來。

苗栗原為道卡斯族貓狸社的居地,貓貍,或譯為「貓裡」或「貓裏」。清朝時代,這座山被稱為「貓裏山」。

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爆發乙未戰爭,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自台北南下, 北白川宮能久曾登貓狸山觀察戰事。後來日本人在山上立碑紀念,並將貓裏山改名為「將軍山」。 昭和13年(1938),日本人在此地建立苗栗神社。

台灣光復後,將軍山改名為「福星山」,以紀念曾經旅居苗栗的抗日志士羅福星。 民國86年(1997),苗栗市政府恢復「貓狸山」舊稱。歷經數任市長建設,貓狸山已成為一座設施完善的森林公園。

貓狸山有公園路貫穿其間,也是上山的唯一道路。我從公園路上山,停車於忠烈祠旁公園路的小停車場。 對面馬路的涼亭(順平亭)旁,有功維敘隧道的指標及步道入口。我的貓狸山公園之旅, 第一站是探訪功維敘隧道。 步道穿過幽雅的林間,轉為石階路下行,不久就抵達下方,有一條與鐵路平行的步道。 沿著鐵道旁這條步道前行不遠,即抵達功維敘隧道的隧道口。

[[2]]

沿著鐵道旁的步道前行,前方就是隧道口。

功維敘隧道

功維敘隧道完工於日治時代明治36年(1903),隧道口上方的門額有當時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題字「功維敘」, 因此被稱為「功維敘隧道」。

功維敘隧道全長約452公尺,為單線通行的隧道。民國87年(1998),山線鐵路雙軌通車,功維敘隧道因而廢棄, 從此走入歷史。

兒玉源太郎所題的「功維敘」,是什麼意義呢?我百思不解,導覽資料也沒有說明,網路查詢,也沒有找到任何資料,但想必應有典故出處。 經過幾番搜尋,才終於找到答案。原來「功維敘」出自《尚書‧大禹謨》:「九功惟敘」(註1)。

功維敘隧道是城牆式隧道,隧道口就像是一座城門洞,以紅磚砌造的圓拱,歷經百年歲月,隊道古樸典雅。隧道內微暗的燈光,映照暗磚老牆,潮濕的拱頂, 時有滲水滴落,有點殘舊,也很有滄桑味。

穿過隧道,來到另一端出口,則別有洞天,此處設有花圃、涼亭及觀景平台,而已廢棄的舊鐵道, 鋪上石板,兩側種植樹木花草,而成為一條怡人的自然步道。

步道是鐵道舊路,所以筆直而平坦,是老少咸宜的五星級步道。沿途又立有許多小牌子, 刊載中國歷代詩人如謝靈運、陶淵明、李白、王維、孟浩然等人詩歌,內容多與遊山玩水、崇尚自然或歸隱逸樂有關, 詩與景相映,一路散步,讀詩賞景,相當愜意。

步道長約一公里,走至盡頭,形成小迴圈,出口接馬路,過馬路後,走一小段小路,即可接回步道,再原路返回功維敘隧道。

功維敘隧道隧道出口,有涼亭、花圃及觀景平台。

昔日舊鐵道鋪設成步道。長約一公里。

貓貍山公園忠烈祠入口

返回隧道口,順著鐵道旁的步道往外走出去,盡頭就是貓貍山公園山腳下的公園路入口。 於是從這裡出發,爬往上方的忠烈祠。

忠烈祠就是昔日的苗栗神社,明顯的日本神社的格局,從山腳下的廣場步石階路,上爬三層平台,才能抵達忠烈祠。 寬闊的石階路,就是昔日神社的參道了。

抵達第一層的廣場,廣場中央有羅福星烈士的銅像。羅福星是知名的抗日志士,國高中時讀過的歷史課本, 有提到他的事蹟,是大眾所熟悉的台灣歷史人物。

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初期抗日活動層出不窮;日治中期又有風起雲湧的政治社會運動, 林獻堂、蔣渭水、簡吉、謝雪紅各領風騷,其影響力遠超過羅福星。他們或倡導民主,或領導勞工、農民運動, 或有社會主義傾向,在威權時代頗受政府顧忌,因此成了禁忌,抗日事蹟長期被埋沒而不為後世所知。

羅福星則因曾加入同盟會(國民黨的前身),參與過黃花崗之役,背景具有「政治正確性」,國民政府遷台之後, 特別重視及宣揚羅福星的事蹟。相較於其他抗日歷史人物遭受的冷落,羅福星的歷史際遇較為幸運,名載青史, 現今苗栗的大湖鄉還有他的紀念館。 

廣場的角落,有石砌的基座,是昔日神社的殘跡。爬上上第二層平台,入口有神社島居,已改為雙十造型的牌坊, 附近有兒童遊戲場,旁有一棵老榕樹,樹幹橫生,枝幹斜長,頗為奇特。更上層就是忠烈祠的建築主體了。 昔日的神社已拆除,改建為中國傳統宮殿式的建築。

羅福星紀念銅像。

忠烈祠(苗栗神社遺址)。

丘滄海先生紀念碑

忠烈祠右前方的公園路旁,有一座思親亭,亭前廣場立有一座丘滄海先生紀念碑。

丘滄海,就是丘逢甲,是著名的「愛國詩人」,以前讀過的歷史課本,介紹過他的事蹟。

邱逢甲,苗栗銅鑼人,1895年,清廷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消息傳來,邱逢甲悲憤, 誓言反對割讓,倡議成立台灣民主國,以抵抗日本接收台灣,並自任團練統領,號稱義軍。

同年5月29日,日軍登陸澳底,隨後進佔基隆。6月4日,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棄職,逃往廈門。 丘逢甲見勢不可為,於是跟著攜家帶眷內渡。離臺前,邱逢甲寫下「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的沉痛詩句。

丘逢甲紀念碑,就是昔日北白川宮能久的紀念碑,石砌的基座仍是舊物。當年日本精銳的近衛師團南下, 一路卻遭遇抗日義軍頑強抵抗。吳湯興,苗栗銅鑼人,為義軍統領,戰死於八卦山;徐驤,苗栗頭份人,率領兵勇,戰死於斗六門, 都是乙未戰爭時,英勇作戰壯烈而死的抗日英雄人物。

當時邱逢甲既是台灣民主國的倡議人,又兼任全台義軍統領,然而日軍一登陸,唐景嵩一落跑, 邱逢甲也跟著匆匆離台,並未參與乙未戰爭的保台之役。

丘滄海(邱逢甲)先生紀念碑

當時的知識份子對此有所譏諷。連橫所著的《台灣通史.邱逢甲列傳》,對邱逢甲的作為,曾感慨評說: 「成敗論人,吾所不喜,獨惜其為吳湯興、徐驤所笑爾。」

邱逢甲在乙未戰爭期間,臨陣脫逃,我並無指責之意。《馬關條約》,政府既已出賣土地與人民, 又怎能苛求台灣人要有保鄉衛土之責呢?唐景嵩身為清朝官吏,奉命內渡,並無守土之責,所以不能苛責他棄職遣逃。

當時,板橋林家的林維源,霧峰林家的林朝棟,都在《馬關條約》生效後,先後選擇離開台灣,返回中國大陸。 邱逢甲即使選擇不參加乙未戰爭,不留下來抵抗日本人,也只是服從國家的決定而已,不應為此受到任何的指責。

然而既然邱逢甲沒有選擇留下來為土地流血犧牲,事後當然就不應該得到不應有的頌揚。

台灣光復後,政府在苗栗貓貍山的北白川宮能久紀念碑遺址處,設立這座邱逢甲紀念碑,我個人覺得是不恰當的。 為什麼不是為吳湯興或徐驤立碑,而是邱逢甲呢?歷史公義何在?

我與苗栗吳家、徐家非親非故,與苗栗邱家亦無冤無仇,只是就史論史而已。 連橫有云:「夫史者,天下之公器,筆削之權,雖操自我,而褒貶之旨,必本於公。」 歷史據實以記,史評客觀公正,則「死者有知,亦可無憾。後之君子,可以觀焉。」

當年貓貍山所以會豎立邱逢甲紀念碑,這件事與邱逢甲的兒子邱念台有關。 邱念台後來加入中國國民黨,參與革命,獲得蔣介石器重,民國34年(1945), 日本戰敗投降,邱念台奉令來台,成為光復台灣的接收要員,在當時台灣政壇極具影響力。

邱念台先生不可能不知道乙未戰爭的歷史。他在貓狸山建思親亭,在北白川宮能久的紀念碑遺址, 為自己的父親設立紀念碑,其孝心可以理解,但這麼做恐怕也同樣會被吳湯興、徐驤在九泉之下所嘲笑了。

旅遊日期:2012.05.23 (寫於2012.06.04) 

旅行地圖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idv.tw/@

註1:
【原文】 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 正德 、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

【譯文】禹說:「啊!帝要緊記在心呀!帝王的道德應當使政治美好,而政治在於養民。六府(水、火、金、木、土、穀,合稱六府), 應當好好治理;三事(正德、利用、厚生合稱三事),應當和諧。這九件事情能維持理順,九件事理順,則應當歌頌。又用美善來規勸人民,用威罰來監督人民,用九歌勉勵人民,政事就不會敗壞了。」

[旅行照片]

功維敘隧道入口(順平亭旁)。

兒玉源太郎題字「功維敘」。匾額曾經過水泥修改過。

功維敘隧道。

功維敘隧道,城牆造型的隧道。

隧道另一端出口。

回程,探訪步道另一端,出口在貓狸山公園入口旁。

忠烈祠牌坊,昔日的日本神社鳥居改建的。

苗栗神社遺跡。

奇特的老樹,樹幹橫生。

忠烈祠。

賴氏節孝坊(三級古蹟),位於忠烈祠後方。

國軍第二九六師剿匪陣亡將士紀念碑(位於順平亭旁)。
國軍第二九六師,成立於東北,曾與林彪率領的共軍浴血奮戰。東北失守後,轉戰徐蚌,再調戍松滬,後來撤退來台。 紀念碑為陳誠題字,碑文為師長劉梓皋撰書,敘述該師作戰經歷,文章寫得有聲有色,可見當時國共內戰的慘烈。 抄錄如下,以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原文無標點,不分段。):

民國三十六年秋本師奉命成立於瀋陽新城子,時東北林匪竄踞法庫一帶,勢日坐大,群皆視為畏途,獨本師以新練之眾,奮往前剿。 不數日,即攻克法庫,襲佔康平,開源、四平因之穩定;鐵嶺、瀋陽賴以屏障。威震東北,聲蜚遐邇,繼而竭五晝夜完成據點碉堡凡八百餘座。

匪既挫敗,傾巢重犯,主客之形頓易,眾寡之勢益殊。當此時也,援絕糧盡,戰士飲血,然我猶能以八千飢寒之兵,當九師囂張之匪,橫挑突擊, 追奔逐北,困戰達六十五日,大小戰鬥凡五十有四,而趟思源山、何家油坊及劉家渦棚等據點,其尤著焉。

是役也,我張團長鳴鐸既力戰而殉職,羅連長世嶼復殺身以成仁,亮節感召,愈戰愈奮,故雖節節截斷,處處被圍,而我猶能以少擊眾, 蓋有所由。其後兩錦整訓,又復會戰遼西,激戰十餘次,所殺過當。尤以大小東山、岔溝及塔山諸役為最烈,而連長陳邦俊等諸將士之死事者,亦殊慘矣。

及東北易手,馳援徐蚌,戰志既堅,士氣益旺,迭於淝渦地區創獲戰果,而蘇家橋與曹家坡兩役,夜襲匪巢,有利友軍之作戰者更多。凡此皆非倖致。

迨至江防棄守,調戍滬濱,奔襲羅店、瀏河鎮,激戰月浦、獅子林,聲析江河,勢崩雷電,反覆衝殺,血流成渠。鏖戰半月之間,殲匪兩軍之夥,輝煌戰績,足垂千古。 鳴呼!壯矣!此皆國史之殊光,豈獨本師之榮譽也耶?今渡海整補,瞬三閱月,睹赤燄之方張,念革命之艱巨,大功未遂,有志竟成,懼無以彰我英烈而勵後死,爰勒諸石以示不忘云爾。

    師長陸軍少將劉梓皋撰書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十月十五日 立

相關新聞
新竹湖口.三元宮古匾探究
新竹市.19公頃青青草原
桃園大溪.頭寮生態步道.頭寮賓館
桃園大溪.慈湖步道.慈湖賓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