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一個人的力量

人氣 27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3月03日訊】近日,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先驅羅莎•帕克斯的銅像揭幕儀式在國會大廈舉行。這是美國國會第一次將一尊完整的非洲裔婦女塑像放在國會大廈的塑像大廳中。在儀式上,美國總統奧巴馬頗為動容說:「羅莎•帕克斯的一生充滿尊嚴和優雅,她在一個特殊的時刻改變了美國和整個世界。將她的塑像安置在國會大廈中,表明了她在美國歷史締造者中的位置。」同時,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傑西•傑克遜也通過這個機會告訴中國民眾,在爭取民主和人權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可以像羅莎•帕克斯那樣相信一個人的力量能改變世界。

也許,美國領袖的擲地有聲正值得當下的每一個中國人來進行反省和深思。在如今中國民眾的基本人權遭受壓制、甚至剝奪的現實境況下,不知美國領袖的肺腑之言能否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積存已久的對公正、民主、自由的嚮往和渴望。所謂「時勢造英雄」,美國的非洲人民曾在漫長的倍受歧視的艱難歲月中仍然一直努力追尋「公平和正義」。正是這種永不言棄的不懈追求讓無數的民權運動英雄應運而生,他們在強勢和權威面前,用不屈不撓的行為和無所畏懼,敢於挑戰的精神捍衛著自己的尊嚴和人權的價值。

那位百年之後能夠讓美國領袖塑其像,並置於美國最高權力機構大廳之中的非洲裔女英雄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中產生的。當時美國的種族歧視境況相當嚴重,就是在公交車上也實行著「種族隔離」的慣例,即前排的白人座椅不允許黑人隨意佔用。42歲的羅莎•帕克斯不畏強權,堅持坐在白人區域的座椅上,即使公車司機勸說,警察威脅,甚至身邊的黑人都從白人座椅上起身站立,這位堅信「人人平等,權利屬於每一個人」的平凡女性也仍然不妥協。她用最簡單、最直白的方式——絕不給白人讓座來表達自己的抗議。儘管她的這一舉動遭到了當地政府的逮捕和關押,然而由此引起的長達一年多的「黑人抵制公車運動」使美國的黑人民眾幡然覺醒,從而進行反抗,最終使公車上歧視黑人的不公正制度通過美國最高法院的裁決而被禁止了。

羅莎•帕克斯,一位身在美國再平凡不過的黑人女裁縫,就是在公車上拒絕給白人讓座這一毫不起眼的微舉動引發了當地的蝴蝶效應。她在適當的時刻表現出了一個平凡人應有的勇氣,而正是這份勇氣讓當時的美國重新審視並且改變了原本失衡的道德體系。就連美國國務卿賴斯也坦言,「沒有她,我不可能站在這裡」。而奧巴馬的當選也再一次證明了羅莎•帕克斯捍衛人權的價值。就這樣,羅莎•帕克斯成為了美國50年代第一位拒絕給白人讓座的黑人英雄,並被尊為美國的「民權運動之母」。羅莎•帕克斯沒有因為身份的平凡而妄自菲薄,忍受強權的屈辱,她以「不畏強權,堅持捍衛平等和權利」的不平凡精神讓當地的非洲黑人重獲自由和新生,為美國歷史揭開了不同尋常的新篇章。

自由和平等是每個人理應享有的基本權利,是作為「人」的屬性所應該具有的最本能的需求。無論是位高權重的政府機構,還是聚斂財賦予一身的權貴階層,只要是欲通過剝奪他人這一與生俱來的天性訴求來滿足自己爭權奪利的私慾,就一定是在踐踏人性的尊嚴,壓迫人性的良善,將「人」淪為喪失自由和平等權利的「奴隸」。然而,誰又願意就這樣被剝奪人性,自我作踐,淪為強權壓制下的奴隸呢?因此,「反抗」便成為了唯一的、也是本能的對人性權利的捍衛和保護。

縱觀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人人都毫無例外的成為歷史洪流中的一滴水珠。與望而生畏的洪流之勢相比,水珠之軀常常顯得弱小卑微,讓人輕視、小覷。雖然人人都有順勢而行的決心和意願,卻也顧慮自身微渺而猶疑駐足,擔心微薄之力難成大器。可若是每一滴水珠都安於困頓在狹小的池中,隱忍不發,又怎麼能匯成滔滔江流,奔向大海深處那無邊無際的寬廣和自由呢?海洋的博大也正是由於每一滴水珠渴望奔流、嚮往自由的力量而造就和形成的。

羅莎•帕克斯的故事書寫了這麼多年,美國國會再次展出她的塑像也正是在告訴歷史中的人們,個人的力量不可小覷,平凡的舉動亦能創造不朽的奇蹟。只要有一顆嚮往自由、捍衛正義和平等的心,只要堅守著人性中最真實的意願,只要不甘於被淪為強權和邪惡勢力的奴隸,那麼每個人都可以在歷史的前行中為自己留下光彩絢麗的一頁篇章。

相關新聞
拒絕讓座給白人  美國黑人民權之母帕克斯去世
龔平:假如「奧林匹克之父」在世……
黑人要出頭天 奧巴馬籲非裔美人建立新心態
暗殺黑人民權領袖Malcolm X兇手 下月假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