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地勞動節大遊行 平日工作應慎防過勞

人氣 3
標籤: , ,

【大紀元2013年05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茹嵐綜合報導)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全世界許多國家的民眾以不同方式來紀念這一節日。南亞國家孟加拉,日前一座大樓因為違規加蓋倒塌造成近4百人喪生。成千上萬的民眾上街遊行要求政府重視建築安全,嚴懲大樓業主。印尼20個城市逾百萬工人1日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反對政府提高燃油價格。在希臘,工人舉行24小時罷工,抗議政府緊縮政策,導致首都交通癱瘓。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市舉行的五一示威活動中,示威者還與警方發生衝突。

5月1日,香港泛民主派工會與政團舉行五一勞動節週年遊行之際,給已經罷工35天的集裝箱碼頭工人工人聲援打氣。主辦單位安排罷工工人代表帶頭遊行,並在到達政府總部後帶領隊伍轉往工人們紮營留守地點——富商李嘉誠的辦公大樓外簡短集會。職工盟在遊行後稱有5000人參與了他們的遊行。

孟加拉國成千上萬的民眾5月1日上街遊行,要求嚴懲倒塌大樓業主。示威人群高喊把「大樓業主吊死」。4月24日,位於孟加拉首都達卡郊外的薩瓦爾鎮拉納大廈轟然倒塌,事故已造成至少393人死亡。

菲律賓大馬尼拉地區數以萬計的勞工舉行五一勞動節示威,以歌聲及口號表達要求保障工作任期、調整基本薪資等訴求。據中央社報導,以「團結一心」勞工聯盟為首的數十個勞工組織,今天上午8時30分左右在大馬尼拉各地集結,浩浩蕩蕩前往總統府馬拉坎南宮前的曼迪歐拉廣場,沿途高舉標語,並高喊示威口號。

5月1日上午,為紀念「國際五一勞動節」,印尼全國20個城市逾百萬工人1日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並提5項要求。在雅加達市中心,數萬名工人身著黑色或紅色或藍色服裝,高舉旗幟打著橫幅,高喊訴求口號向總統府方向走去,遊行工人提出多項要求包括:取消外包制度;拒絕暫緩實行最低工資規定;拒絕調漲燃油價格;拒絕從工資中扣除社會保險費。

5月1日一大早,莫斯科市中心的特維爾大街聚集了大量市民,參加莫斯科市工會組織的「五一」大遊行。據初步統計數字,當天上午參加遊行的人數達到7萬人。

希臘民眾在五一勞動節這天發動罷工,反對漫長的經濟撙節政策。罷工造成聯絡各島嶼的渡輪停駛,首都雅典的公共交通也停擺。

平日工作應慎防過勞

據多項調查顯示,職場上「過勞」員工有上升趨勢,慎防過勞成了老闆和員工應該注意的事項。

據2012年關愛職場白領、關注白領健康調查,中國每年有60萬人因過勞死亡,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大國」。全球最大的辦公空間方案供應商雷格斯(Regus)去年發佈的調查顯示,中國員工在2011年的工作壓力,位居全球第一。調查說全球80個國家的1萬6千名員工中,有75%的中國員工認為自己工作壓力高於往年,香港則有55%,分別名列第一和第四。台灣勞保局統計,台灣過勞死案件從2009年的7人,增加到2012年的38人,平均每10天就有一例過勞死。

生活在現代社會上,幾乎每個人都揹負著家庭、養育子女的經濟壓力,許多白領階級則追求工作成就,或要完成公司的工作要求,造成壓力過大。適度的壓力為動力,過度壓力為負擔,容易造成過勞現象。雷格斯的調查認為,工作、個人的經濟狀況和老闆施加壓力是導致壓力的主因。通常過勞族群都對工作有高度的追求、長時間勞動、生活不規律、缺乏運動等狀態。

關於過勞死

過勞死,英文為Karoshi,源自日語「過勞死」,顧名思義就是工作過度勞累、壓力過大導致死亡。造成過勞死的主要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腦出血、消化系統疾病、腎衰竭和感染性疾病等。

提起過勞或過勞死,大家可能都會聯想到工作勤奮的日本人。確實,全球第一宗過勞死記錄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當時一名任職報業的員工在沒有病症的情況下猝死,隨後同一家公司的幾名高層員工也相繼猝死,引起世界關注。

日本於1994年把「過勞」列為一種職業病,並把「過勞死」寫進日本法律。不少國家在日本發生的過勞死病例後,開始制定勞工的標準工作時間,以保障員工的健康。

自測是否過勞

過勞是一種身心過度勞累、呈現心力交瘁的狀態,由於長期承受高度工作壓力,身體會出現種種症狀。台灣家庭醫生林永和說,過勞的高危險群包括年齡30-39歲、工作時間過長,以及血壓、血脂和空腹血糖值均偏高的人士。

日本公眾衛生研究所從預防角度列舉了27種過勞症狀,讓民眾自測是否已經過勞,佔有7項以上表示已有過勞危險。在第1項到第9項中佔兩項以上,或者在第10項到18項中占3項以上者,應特別注意。

1.經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飲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3.突然覺得有衰老感;
4.肩部和頸部發木發殭;
5.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6.有一點小事也煩躁和生氣;
7.經常頭痛和胸悶;
8.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心電圖測試結果不正常;
9.體重突然變化大,出現「將軍肚」;
10.幾乎每天晚上聚餐飲酒;
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12.經常不吃早飯或吃飯時間不固定;
13.喜歡吃油炸食品;
14.一天吸煙30支以上;
15.晚上10時也不回家或者12時以後回家占一半以上;
16.上下班單程花費2小時以上;
17.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
18.總感覺身體良好,不願去看病;
19.一天工作10小時以上;
20.星期天也上班;
21.經常出差,每週只在家住兩三天;
22.夜班多,工作時間不規則;
23.最近有工作調動或工作變化;
24.升職或者工作量增多;
25.最近以來加班時間突然增加;
26.人際關係突然變壞;
27.最近工作失誤或者與同事關係不和。

小心健康亮紅燈 調整工作與生活作息

過勞導致死亡者,通常在過世前都沒有甚麼特別症狀,卻往往猝死於壯年。今年3月剛過世的博時基金香港子公司行政總裁李鍇就是一個例子。3月11日凌晨,李鍇在從香港搭乘巴士去深圳時突發腦溢血離世,年僅43歲。

醫護人員建議,在職員工工作應有節制,切勿透支未來的健康。平日注意補充營養、定時休息、放鬆身心、每週定時作運動等,都可幫助消除疲勞。繪畫、音樂、散步、打坐、郊外遠足等休閒活動能協助陶冶心情、舒緩壓力。若有失眠現象,切勿濫用藥物幫助睡眠。我們無法控制國家或社會制度不公導致的生活壓力,個人慾望和追求卻可節制,凡事不應過度執著,盡人事順天意,方為明智之舉。

在盡心為工作付出之餘,員工也要慎防過勞,留下閒暇時間給自己,這應該是歡慶勞動節的意義所在。

(責任編輯:張秉開)

 

相關新聞
醫院院長:面對重重壓力 神韻一舉治愈
預防新興職業病 台將辦專家交流
壓力暗藏9大健康殺手
雅安地震面對「創傷後應激障礙」 專家籲重視心理重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