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郊區窮人爆增67% 數量高於市區

人氣 4

【大紀元2013年05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淑貞編譯報導)據布魯金斯研究中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分析,過去10年貧困人口在全國各地攀升,生活在郊區的貧困人數增長了67%,增長速度高於城市,以至出現了與長期走勢相反的趨勢--住在郊區
的窮人數量比市區要多。這種轉變讓許多社區或社服機構都措手不及,他們都無法滿足郊區窮人增加的需求。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該報告的作者尼伯恩(Elizabeth Kneebone)和博魯(Alan Berube)列舉了一長串轉變的原因:因為郊區更多平價住房,吸引更多的窮人搬遷到郊區;聯邦住房補貼更具彈性,人們尋求更好的學區和更安全的環境,這些住房補貼過去一直都限制住房區域;蓬勃發展的郊區需要更多的工人,因此包括移民在內的一些人為了工作遷往郊區。

作者發現,當製造業工作消失,更多的郊區人口淪入貧困。住房市場的變化也打擊了許多大都市的外緣地區的屋主,嚴重打擊他們的財務情況。最重要的是,在郊區的貧困人數的激增部分是郊區本身爆炸式的成長造成的。

布魯金斯中心的研究人員在分析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時發現,在加州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的艾文市(Irvine),被估計的貧困人數在10年間從大約12,400人上升到近21,000人。每個月都有數百名苦苦掙扎的家庭尋求家庭輔助機構Families Forward的協助,遠高於該非營利組織可以幫忙的容量。該機構過去每週給約25個家庭提供雜貨,現在需要協助的家庭數卻超過了160個。

艾文市通信主任莉姆說,這種成長反映了整個艾文市的快速成長。據布魯金斯中心的數據,儘管有比以前更多的窮人住在艾文市,但貧困人口之比例僅略有增加。莉姆說,該市訂定了全市平價住房的目標,並擁有一系列的支援服務,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士。

布魯金斯中心的研究人員說,當全國各地的貧困轉移到郊區,然而援助並非總是跟得上。許多郊區缺乏安全網,且公共交通經常是稀少的,使其更難以讓郊區貧困的人找到工作和援助。

美國貧困人口比率最高的郊區在加州的貝克斯菲爾德(Bakersfield)和德拉諾(Delano),這些地區逾四分之一的郊區居民屬於貧困人口。然而,雖然現在郊區窮人的絕對數量超過城市中心,生活在郊區的貧困人數相對於該區總人口比例仍然要小得多,比
率只有12%,小於市區平均22%的水準。

由於這一事實,消除貧困的計劃重點歷來都放在城市,例如振興城市街區,而針對的居民區大多都不在窮人分散的郊區。芝加哥大學社會服務管理學院副教授阿拉德(Scott Allard)說:「在聯邦政府開始向貧困宣戰的數十年後,這個方向很難改變。因為在郊區貧困上升,並不意味著現在城市貧困較少。」

報告作者尼伯恩及博魯建議,聯邦政府創建一個新的,更具競爭力的區域計劃補助,以解決貧困。尼伯恩說:「這不是把資源從城市移走。但是,這強調了需要不同的想法。」

據布魯金斯中心的分析,洛杉磯貧困轉移到郊區比全國要來得早。數十年來,在洛杉磯的長灘、聖安娜和它們的郊區,大約有一半窮人居住在郊區。這一比例在2011年,上升到53.4%。

研究使用聯邦貧窮線對貧困的定義,這個貧窮線是2011年一個四口之家收入在不及22,350美元。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英國工作大臣:大規模移民使窮人更窮
城市脫貧超英趕美?專家質疑社科院報告
大陸富人>窮人+中產?網友:反正我不信
待遇懸殊 美中窮人對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