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虛增外貿出口或致熱錢流入 中共外管局急應對

人氣 2

【大紀元2013年05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中國第一季度全口徑外匯占款餘額約為27.068萬億元,新增外匯占款1.2萬億元,刷新歷史記錄。曾有外貿業人士揭露大陸出口數據造假,除中共各地方政府為政績虛增貿易額外,亦懷疑有中國公司利用進出口交易逃避對資本的控制使大量熱錢回流。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未來「熱錢」流入趨勢不可逆,或湧向樓市和地方投資項目。

熱錢流入苗頭凸顯 中共外管局急應對

5月6日,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關於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從加強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嚴查虛假貿易、加大外匯管理核查檢查力度等多方面嚴控外匯資金流入,尤其是防止異常跨境資金流入。

中共央行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中國全口徑外匯占款餘額約為27.068萬億元,一季度新增外匯占款1.2萬億元,刷新歷史記錄。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強化以及歐美日量化寬鬆政策的影響下,國際熱錢流入中國的壓力正在顯著增加。

失真的中國一季度出口數據終於引發後續效應。中共外管局不僅收緊了金融機構的外匯綜合頭寸下限,還要求大陸外貿企業10日內解釋清楚貨物進出口和貿易收支總量不匹配的原因。套利、套匯熱錢即刻原形畢露,境內外人民幣聞訊連袂下跌。

分析人士表示,中共外管局通知內容中的四項條款都以防止異常跨境資金的流入為主,也顯示外貿出口虛增現象確實存在,通過此次檢查將有利於掌握真實的貿易數據和人民幣升值壓力。

據《路透社》報導,中國央行一位不具名官員在接受路透採訪時表示,海關統計的貨物進出口數據與外管局統計的貨物貿易收支數據一直都不相符,特別是今年,前者要遠大於後面。其中主要差距可能是國際物流配送原因導致的「空轉」現象,但不排除有套利因素的驅動。

專家表示「熱錢」或湧向樓市和地方投資項目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從去年底至今,「熱錢」流入中國的增速和增量都在加大,這可以看作是「熱錢」流入的第一個階段,預計接下來流入的速度有所放緩,但整體趨勢一定是淨流入,不會出現此前某些年份淨流出的狀況。

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研究開發中心主任黎友煥表示,近期「熱錢」加速入境的目標仍是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房價不會出現下跌走勢,逐利性會促使「熱錢」加速流入,進一步吹大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毫無疑問,「熱錢」為套利而來,北上廣深的房價仍上漲,就是「熱錢」所為。

業內人士揭露大陸出口數據造假

據大陸媒體報導,有大陸外貿系統人士揭露大陸出口數據造假,和地方省市保外貿增長以及保政績有關。2012年4月,華東七省市外貿形勢座談會上曾立下「軍令狀」,要力保全年10%外貿增速目標達成。地方政府採取了非常規的手段,利用海關特殊監管區推高貿易數據。

該人士舉例說,部份地方政府支付運費,知會海關特殊監管區內的企業將倉儲的商品運去香港,隔日再從香港運回監管區的倉庫,一個貨櫃車按400萬美元的貿易額額計算,一進一出就完成了800萬美元的貿易額。通過這種方式,有的地區40天就能完成16億美元的「貿易額」。

GE東方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弗朗西斯倫說,根據發貨到香港的數量,出口可能比報告的數字還要低。北京把香港列為它最大的貿易夥伴。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但被視為一個單獨的關稅地區。

同時瑞銀集團認為中國出口數據的增長和貿易夥伴的貨物進出口不相符。高盛和瑞穗證券亞洲公司則表示,中國出口數據與製造業指數的海外訂單數據相背離,並對中國經濟復甦力度表示懷疑。

外匯占款口徑

外匯占款統計口徑是銀行業的術語。

居民和企業往往在獲得外匯收入後,會將部份出售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將之出售給央行。在統計口徑上分為央行外匯占款及央行與金融機構全口徑外匯占款(可以理解為部份和全部),央行加金融機構為全口徑。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天璽慳稅千萬 辣招後最多
德媒:中國10年非法流入海外資金達3萬億美元
台幣升值  房價有撐
金管局陳德霖警告港人負債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