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越嚴控越失控的地方債務與三公消費

人氣 16

【大紀元2013年06月14日訊】習李上臺後,國務院推出新一輪地方融資平臺的收緊政策,李克強也喊出三公經費只減不增的「約法三章」。除此之外,中央更想摸清的是,地方債務的風險與三公消費的總量。

截止2012年底,全國地方政府債務已膨脹到16.5萬億元人民幣,據瑞銀證券估計,相當於國內GDP的32%。又據審計署自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對36個地方政府本級債務的抽查結果,36個地方債3.85萬億,顯示地方債務餘額不但高企依舊,還呈現近13%的高速增長。其中4個省本級、8個省會城市本級的債務增長率超過20%,另有9個以上的省會城市本級政府債務率超過100%。

其中債務率最高的,已達當地財力的2倍。更重要的是,這些債務還在不斷攀昇。償債能力不足的地方政府,之所以還能舉債,靠的是土地出讓收入。2012年有4個省本級和17個省會城市的年度債務為土地出讓收入的1.25倍,同時還有近半數以上的地方本級債務均未能如期償還。主要是房地產市場不再火熱,各省會城市的土地收入已面臨資不抵債的窘境。

地方政府舉債度日,更舉債拼政績。除靠借新還舊的以債養債,也靠地方融資平臺的管道。只是中央收緊地方融資平臺,使得地方政府慣用的以公益性資產和土地標售來包裝融資平臺的手法受阻。於是地方政府利用信託貸款、售後回租、理財產品,甚至違規集資等變相融資方式來舉債。2012年,借新還舊率超過20%,最高的達38.01%:另有6個省本級和7個省會城市通過這種方式變相融資1,090.1億元,違規集資2,100億元。

雖有官媒表示「36個地方債3.85萬億」,不足以推斷全國地方債,但輿論市場關注,各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嚴重依賴,僅這「36個地方債3.85萬億」恰恰透露地方債嚴峻風險的冰山一角。目前全國的債務在20萬億元左右,且全仰仗著近年紅火的房地產市場,如果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那麼等著這些地方政府的,就是無可避免的破產。

另外,相對於地方債務的節節升高,民眾深惡痛絕的三公消費也是不減反增,而且數字更是謎一樣。

從今年開始,縣級以上政府也要公開三公預算與支出。但從陸續公佈的情況來看,各級政府提供的帳本內容粗枝大葉,自己人看不清,別人更不懂,連財經專業記者也看不懂,誰能看懂?難以看懂,外界也就無從監督起。

至於三公經費有多少,實際三公消費又多少?坊間說法一堆,最盛傳的是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的說法:在2006年全國三公消費總額就已突破9,000億。但立遭人民日報駁斥是捕風捉影。不過9,000億的數字在2004年就被證實,且是中共自家中央黨校《學習時報》披露:2004年公車消費4,085億,公款吃喝2,000億,公費出國3,000億,共9,000億元。

財政撥給三公「經費」的預算一目瞭然,為何每年三公「消費」到底有多少,連國務院也不知道?因為預算表格上並沒有三公經費的專門科目,現在公佈的三公經費是各部門自行統計,再匯總財政部。但設置專門科目,也不等於保證明細帳。在三公之外,更有一些職能部門習慣於想方設法搞行政規費、罰款等創收的「權力變現」。據財政部2013年預算報告,2012年政府收入達18.48萬億元,與財政收入相差6萬多億。這高達6萬多億元沒有納入預算的,就是黨政領導幹部的私房錢。

另有統計,三公消費在2011年已達到1.4萬億、2萬億等數字。而中國龐大官僚系統,不僅有中央、省、市、縣、鄉5級政府,每級還有人大、政協、政府三套班子,與政府平行的還有黨委係統。難怪有網友說,中國人再勤勞也養不起這些人民的「公僕」。

與其喊破嗓子、甩開膀子的糾纏於三公消費與地方債務究竟有多少萬億,人民應該要解僱這些尸位素餐的假公僕,更要讓只會債留子孫、甚至埋伏一大堆金融地雷、未爆彈的中共早日下臺才是。

相關新聞
《金融時報》:中國經濟「三本帳」  問題如地雷
清理3萬億地方政府債務 誰來買單?
《真實的江澤民》第十一章(下)
子不馴:從武當太極湖看中國的魔術經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