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共鬧錢荒 自食苦果

人氣 5

【大紀元2013年06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中國銀行業「錢荒」影響擴大。中共當局雖然沒有明確表示緊縮,但卻拒絕解決現金緊張問題。6月20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飆升,達到歷史最高點13.44%。七天利率上升292個基點達到11.00%。短期貨幣市場利率一度上躥到25%,達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

在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最頂峰時期,倫敦銀行間拆借利率(Libor)也僅僅達到6.88%的歷史高位。與之相比,目前發生在中國的錢荒,已經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金融危機,揭示了市場信心的徹底崩潰。

中共央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這場錢荒完全是中共自己製造的災難。目前正值中國各銀行臨近年中考核的時候。如果中共央行再不增加貨幣市場流通性,Shibor利率還有可能進一步上升。但是中國人民銀行現在仍然把打擊影子銀行的放貸作為其工作重點。

批評人士稱,中共為治理影子貸款下的藥太猛,引發了太多問題。這種做法增加了中國經濟放緩和陷入混亂的風險。如果中國經濟因此而進一步放緩,將波及亞洲、拉美和非洲的大宗商品供應商以及歐美的高科技公司。

摩根大通(JP Morgan)研究中國經濟的經濟學者朱海濱說,銀行間拆借利率太高,如果銀行在放貸時把高利率轉嫁給客戶,實際就相當於緊縮銀根。這將給中國趨緩的經濟帶來更多壓力。

另外,朱海濱還表示,銀行間拆借利率太高會影響銀行的金融套利能力。這是因為銀行可以從銀行間拆借市場借錢,然後加碼後放貸給信託公司。這種貸款基本沒有風險。

2013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只有7.7%,是其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差表現。在此次錢荒之前,外界已廣泛預期其經濟將進一步減速。

中國人民銀行沒有解釋它為甚麼限制流動性。這在中國不透明的體制裏很典型。中國人民銀行不是獨立機構,而是聽命於中共國務院和中共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華爾街日報》猜測,此次中國央行的行動有政治動機。中共新領導人希望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因此強調「盤活」資金,而不是繼續印鈔票。

影子信貸泡沫猛增 中共無力控制

中國的民間信貸近年來猛增。野村證券(Nomura)的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的國內總信貸是國民生產總值的1.45倍。到了2012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2.07倍。其中大部份增長來自中國的影子銀行,比如信託公司、租賃公司、當鋪以及其它各種借貸機構。經濟學者們相信,這種增長與發生在亞洲和歐美的信貸泡沫類似,最終會破滅。中國官員和外界學者皆認為,這賬總有一天會清算。

哈佛大學教授羅格夫(Kenneth Rogoff)是研究金融危機的專家。他說,也許中國人認為:如果他們立即著手解決問題,軟著陸的機會會增大;如果信用緊縮太快,他們可以立即改弦更張。但是經濟自有規律,很多時候並不聽命於人。過去的金融危機就是這樣發生的。

《華爾街日報》稱,中共央行仍然假設中央政府有某種控制經濟的能力。但是其實它早就沒有這種能力了。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控制信用,但卻無法控制貸款給誰。過去,人民銀行和中共高層把央企視為政府的一部份。但是隨著銀行經濟影響力和政治的擴張以及中國經濟複雜程度的增加,中共高層的控制能力已經是昨日黃花。

這引發了外界對中共央行穩定經濟能力的質疑。瑞士銀行經濟學者董濤和鄧維慎在一份報告中說,中國關於流動性的博弈增加了金融系統風險和政策不確定性,併進一步引發市場的波動性。市場有充分理由質疑,中共央行是否有決心和能力穩定銀行間拆借市場。

即使中共央行通過增加流行性的辦法應對這次危機,目前尚不清楚是否能達成中共新領導人向中小企業增加貸款的目標。危機過後,銀行勢必變得更加保守,放款給那些以前的老客戶:大型央企,包括地產公司、鋼鐵、水泥企業等。

摩根大通的朱海濱說,經歷這齣戲碼,放貸者會更加謹慎。這已經超出了中共央行政策的指導能力。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阻歐債擴散 IMF擬再出招
德媒:中國面臨金融危機
中國高鐵鬧錢荒遭遇緩建
外媒:中國金融危機兩大引爆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