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競選口號﹕「你不能寫這個東西!」

人氣: 9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8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莫桂英紐約報導)美國廣播公司(ABC)紐約地方電視臺上星期一(13日)第一次現場直播了民主黨市長競選人的公開辯論。這是在市長候選人競選廣告或競選短片以外,讓紐約人第一次直接看到民主黨市長候選人。

醜聞(這就是紐約市的政治,怎麼可能沒有呢?),令人吃驚的候選人參與競選,甚至連紐約市那些日常的法規也在此過程中發揮著改變話題的作用。「你不能寫這個東西!」已然成為非官方的競選口號。

如果迄今你一直是個局外人,或者錯過了紐約市下任市長競選的一個小插曲,別擔心,我們在這裡將為你簡單的回顧一下其中的一些亮點,並向您介紹一下這些個候選人。

競選花絮:

●斯靜格競選市長

曼哈頓區長斯靜格(Scott Stringer),曾雄心勃勃地要成為下任市長。為贏得民眾支持,去年 (2012年)他已花費了很多氣力。可是在當年11月,斯靜格卻退出了市長競選,轉向了當時無競爭對手的市主計長寶座。但目前,他面臨的對手是前州長艾略特‧思必策(Eliot Spitzer),從而使主計長的競選成為紐約市最激烈的競爭之一。民意調查顯示, 2008年因嫖妓事件而下臺的前州長斯皮策領先史葛靜19%。

●各路人馬加入選戰

2009年以微弱差距惜敗於市長彭博的前紐約市主計長比爾‧湯普森,2011年便正式宣布參選下任市長。公益維護人白思豪(Bill de Blasio),市議會議長柯魁英(Christine Quinn),市主計長John Liu,也於2011年3月底理所當然地加入了競爭行列。

●市長論壇次數創紀錄

今年以來,市長論壇的數量已創下紀錄,一些候選人甚至每天出席多個論壇來向公眾傳遞他們的競選理念。背景資訊為候選人們提供了早期的互動,不過幾個月後,論壇已變成候選人們就許多同樣的主題作出同樣反應的公式化場所。

●維納殺入

2011 年因性醜聞(在推特上發不雅照片)而辭職的前國會議員安東尼‧維納(Anthony Weiner),五月下旬宣布參加紐約市長競選後,震驚了紐約政壇。在作出這項決定前他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展開了道歉之旅。有關他的理念的書籍一炮走紅, 維納的民調甚至一度攀升至首位。

●維納性醜聞‧第二部

但維納迅速上升的領先民調只是曇花一現。 7月23日披露的新證據顯示,韋納從國會辭職後的一年裡,仍繼續從事有關醜行,於是他的民調支持率暴跌。最新民調顯示,85%的選民不認同他。

●劉醇逸困獸猶鬥

自 2009年以來大紀元時報撰寫的一系列文章發表後,劉醇逸的競選一直處於聯邦當局的調查中。 2013年5月,劉的前競選主管及一名籌款人因電匯欺詐、幽靈捐款被判有罪。市競選財務委員會基於證據和自主調查,拒絕向劉發放350萬美元公共配套競選資金。雖然劉的民調從未超過7%,但他仍繼續帶案參選。

●攔路搜身(stop-and-frisk)

紐約市議會在6月下旬通過了歷史性的立法,對警方有爭議的「攔截搜身」政策進行改革。市長候選人們就這一與警察局長有分歧的議題進行了討論,並就他們任職期間將如何處理治安狀況進行了探討。8月12日,一名聯邦法官裁定,「攔截搜身」的做法侵犯了公民的權利,並下令任命聯邦政府監視員來監督執行情況,給已經複雜化了的治安計劃增加了另一層內容。

●柯魁英的回憶錄

柯魁英發表了一本回憶錄——《耐性與韌性》。書中詳述了她與貪食症和酗酒作鬥爭的過程,以及一些以前從未與人分享過的話題。雖然這給她的競選添加了一些個人色彩,但對她的錢袋子卻沒有多大幫助。根據紐約時報報導,該書在公開發布後的一個月,銷售了100本左右。

●工會合同

市長候選人們為爭奪令人垂涎的工會代言,不得不涉水進入他們將必須解決的紐約市所有的工會合同,尤其那些在彭博任期內有效期已屆滿的合同。所有候選人都發誓要解決這個問題,但都拒絕說出他們是否會給工會工人補發工資。政府的那些預算專家們的算出的金額已達數十億。不過,民調領先的前三名候選人已分別得到至少一個主要工會的背書。

●帶薪病假

因經濟困境反對帶薪病假多年的議長柯魁英,早在競選之初就大受抨擊。今年5月,她同意了該法案,但有一個說明:經濟情況必須在2014年達到一定標誌,該法案才會成為法律。反對者表示,該法案被淡化了,僅僅作為一個政治動議而通過。

●斯皮策競選紐約市主計長

前州長艾略特‧斯皮策(Eliot Spitzer)參選主計長,為已高度公開化了的選舉創造出了一個「媒體馬戲團」的氣氛。雖然他沒有競選市長,卻使這一通常不受重視的選戰受到了人們的密切關注,尤其是在全美範圍內。而市長競選,也不再成為媒體關注的唯一焦點了。

●競爭進入白熱化

隨著選戰的升溫,選民期望與候選人有更多面對面的機會溝通。所有的競選活動把電視廣告都擠到了一邊。官方贊助的競選財務委員會的辯論將在本月晚些時候登場。

民主黨市長候選人簡介

●1. 薩爾‧艾博里斯(Sal Albanese),63歲

薩爾‧艾博里斯(Sal Albanese)

當前角色:候選人
競選資金:22,338美元
競選策略:保持誠實,獨立的聲音。
對手的評價:儘管提出了大量有力的反駁論點, 不過對手很少採取直接手段來對付該前任委員會成員,並大都無視艾博里斯的呼籲:歸還他認為被特殊利益所玷污了的金錢。
雖然艾博里斯目前處於民調的最後一位,但他還會繼續參與市長論壇,利用每一個機會挑戰其他領先的競爭者們。他拒絕從開發商或遊說者處拿錢,為此他的競選資金幾乎快用空了。但他相信誠實,並希望看到把市政廳歸還給人民大眾。

●2. 白思豪(Bill de Blasio),51歲

白思豪(Bill de Blasio)

當前角色:市公益維護人
競選資金:400萬美元
競選策略:雙城記
反對者評價:欲提高對富人的稅收;在任期限制的位置上翻筋斗;作為市公益維護人,除對外發布報告之外,沒做其他任何事情。
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領先的白思豪已成為近期被關注的焦點。他一直堅持穩紮穩打的策略,並誓言要縮小貧富差距,已經引起了紐約人的共鳴。 「為所有兒童提供學前教育(pre-k)」是他的一項最大議題,因此要對富人加稅。不過,這還需要紐約州政府蓋印章批准後方能實施。

●3. 劉醇逸 (John Liu),46歲

劉醇逸 (John Liu)

當前角色:市主計長
競選資金:130萬美元
競選策略:作人民的市長
對手評價:只有7%的民調。競選對手基本上沒有打擊劉,但新聞媒體就其幽靈捐款行事予以了抨擊。
在「攔路搜身」 和大麻的話題上,劉採取了一種大膽姿態:發誓取消「攔路搜身」 政策,並聲稱要將大麻使用合法化(即使他沒有這樣做的權力)。除開這些普通的態勢外,由於劉的競選活動受到調查,其民調從未超過7%。

●4. 柯魁英 (Christine Quinn),46歲

柯魁英 (Christine Quinn)

當前角色:市議會議長
競選資金:860萬美元
競選策略:看看我的紀錄
對手評價:(如果上臺將)是市長彭博的第三個任期;有過「賄賂基金醜聞」;與市長彭博結盟;資助有些隨意;發誓要讓現任警察局長凱利留任。
柯魁英正運作一個犀利,精心編排的競選活動,這使她的民調一直名列前茅。她是否能夠承受住對手接二連三的攻擊,以及如何應對發誓要拉她下台的外圍組織,還有待觀察。

●5. 比爾‧湯普森(Bill Thompson),59歲

比爾‧湯普森(Bill Thompson)

當前角色:候選人
競選資金:340萬美元
競選策略:躲過雷達,然後猛撲過去
對手評價:擔任主計長時出現過幾次失誤,包括City Time(安裝上下班打卡機事件)醜聞和在北愛爾蘭的可疑投資。
湯普森在2009年市長競選中險些擊敗彭博市長。他的競選開始時相當平靜,但最近,湯普森對競選對手的不公正和偏見大加撻伐,為自己的競選鋪路。作為競選人當中唯一的非洲裔,湯普森對兩個「攔路搜身」改革法案並不支持,不過他說將會通過政策改革,來消除種族歧視。

●6. 安東尼‧維納(Anthony Weiner),48歲

安東尼‧維納 (Anthony Weiner)。(杜國輝/大紀元)

當前角色:候選人
競選資金:610萬美元
活動策略:為個人的越軌行為道歉,然後推銷自己的執政理念。
對手評價:因在推特上發不雅照片而不得不從國會辭職,但國會任職期間一事無成。像一個一無所有的人那樣,韋納正奔向失敗。他說他腦子裡想的都是工會的背書支持。他聲稱自己不是政治機器的一部分,不過他的整個職業一直就沒離開過政治。

(責任編輯:索妮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