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飲食不當「瘦」不了 中醫師揪出肥胖兩大元凶

文 / 李璧如 (中醫師)

中醫師談飲食不當容易衍生三大問題:招致肥胖,舊疾復發,或損傷脾胃功能。(Shutterstock)
人氣: 52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編者按:古人養生強調「飲食有節」。中醫師談到,飲食不當容易衍生三大問題:招致肥胖,舊疾復發,或損傷脾胃功能。而針對「為何瘦不了」這個常見疑惑,中醫師揪出引發肥胖的兩大元凶,奉勸想減肥者:「寒少自消脂,氣飽不思食」。

嗜食生冷 體內易堆積脂肪

脂肪通常堆積在寒氣瘀結最甚之處,這是生物自我保護機轉。所以戒食生冷乃是減肥的核心關鍵,排寒保暖,體氣提升,不再胡亂抓取,胃口變小,自能瘦身;寒氣少,身體需要的脂肪也就少,這才是瘦身的根本之道。

病人A說:「我發現老公的食量變小了,以前他就算吃飽還是會幫我清菜尾,現在卻說真的吃不下,好像身體告訴他要停,漸漸的,連我也一樣。老公問想不想吃炸雞?我竟覺得很膩,馬上搖頭拒絕,這也太詭異了!某個週末夜,我們決定放縱地享受那又油又香的鹹酥雞,沒想到一切就像走味的咖啡,甜不辣變得油耗味很重,雞肉吃起來酸酸的,就這樣,我們跟鹹酥雞的美好時光,再也回不去了……

吃了一年多蕁麻疹西藥,搞到月經一個月來三次的病人B說:「那時爆肥,很想趕快瘦身,不僅吃得少,還兩天游一次泳,這麼拼命,卻絲毫無法撼動身上的肥油。反倒經中藥調理一個月,不僅能提早且快速入眠,還能睡得比較長,最驚喜的是吃類固醇導致的面腫已消。」

我說,所以減肥還是要從根本下手,元氣養上來,一氣流行,自然就能瘦。

有個長期吃西藥的小孩,改吃中藥甫一週,居然瘦了五公斤;媽媽也瘦了兩公斤;姑姑一個月瘦六公斤,神采飛揚,非常亮麗。都只是治病而已,但能量提升,自能消脂。

另一位體質虛寒的病人C提到她接受針灸減肥的慘痛經驗:「醫師說,不准吃澱粉,只能吃青菜,還吃一堆會拉肚子的藥及茶包,身體虛得要命,雖然瘦了四公斤,但三個月後,卻復胖八公斤。」

短短一下午,就有四個病人跟我分享類似的經驗。我的回答是,凡事皆須循正軌,減肥這碼事也不例外,年輕時體力尚可,禁得起剋伐,這種治標式的減肥法,還有點效;等年紀越大體力差了,這樣減下去就會要命!

過食是助肥元兇

只要有心,煮頓營養好吃的餐食,一點都不難,十幾分鐘就能搞定的事。當然「量」要計算好,以免浪費或過食致肥!主婦常常捨不得剩餘的食物,結果讓自己成了大腹婆,這就得不償失了。過食會導致那些問題呢?

過食會引發肥胖,以小兒為例,幼兒型肥胖與家族習性有關,尤其攝食內容與習慣更具關鍵性影響,例如過食肥甘、膏粱厚味之品(醣類與脂質)、零食、宵夜、外食,皆是助肥元凶。

小兒屬人生「築基」階段,吸收合成能力特別旺盛,雖然機體發育未臻成熟,但對水榖精氣的需求,相對成人,更為迫切。因此,哺餵分際極為重要,父母的過度干擾常會壓抑孩子自我調節食量的本能機制;有些家族習慣過食、強迫進食,孩子豈能不肥?

過食致舊疾復發

過食還會導致疾病,中醫古來即有復病的概念,導致復病的原因甚多,其中最為常見的是「食復」,因飲食不當而導致疾病復發。除了機體虛弱因素外,誤食、過食,皆可能引發舊疾。進食分量,因人而異,身體調養好後,體氣、敏感度提升,該吃什麼食物、能吃多少,自然會知道。

飲食無時,損傷脾胃

若飲食無時,足可損傷脾胃,變生他病。自古以來,就有一日三餐,「早宜好,午宜豐,晚宜少」之說。若飲食無時失節,比如晏起吃早午餐,晚睡又吃宵夜,身體運作步調完全亂了套,日久不出問題也難。按固定時間,有規律地進食,可以保證消化、吸收功能按身體節律進行,脾胃可協調配合,張弛有度,水穀精微化生有序,有條不紊地輸布全身。

我有個病人從年輕到初老,一直少食、甚至懶食,世間若有那種把餅圈在頸下,都還會餓死的人,恐怕就是她。當然她或許還擱著一縷幽微難解的心事,久了懶怠成習,經常一天只吃一餐,這一餐還是胡亂打發填肚子而已,幾個閨密都怕她餓死,經常催促她進食。

她仍兼服降糖西藥,雙手麻酸脹痛無力,當然還有各種症狀。一天她來拿藥,讓她先到樓下轉角吃了碗麵,上來時臉色轉紅潤。我說,你得好好吃飯,藥不能當飯吃,人是鐵,飯是鋼,營養不良血糖當然高。今天就不給你藥了!

她說,可是我帶了袋子……

袋子?我說,去隔壁市場買菜,給我好好吃飯,不好好吃飯的人,吃藥怎會有

效,療效起碼打了好幾折!

(網站專文、禁止轉載)

書封。(三采文化提供)

(本文摘編自《病從排寒解:22個自主排寒關鍵,教你從飲食入手,徹底預防新病、根除舊疾、溫養一生!》,李璧如,2018年,三采文化)

推薦閱讀
發胖元凶可能是胰島素阻抗 3飲食建議輕鬆改善
小腹凸不是減肥就有用 腹部瘦不下來的4大原因
為何贅肉偏愛腹部?醫師分享瘦小腹7個秘訣

責任編輯:王曉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