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作家小野:世界雖然殘酷 還是放膽前行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08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臺灣知名文學作家小野出版新書「世界雖然殘酷,我們還是……」,日前在一場「世界雖然殘酷 我們還是放膽向前行」論壇上,小野分享他一生中,父親教導最壞及最好的東西,以及他對生命的省思體悟。

小野的人生充滿傳奇性

小野,本名李遠,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後,前往美國研究分子生物學,曾擔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助教。他24歲以《蛹之生》一書成為70年代暢銷作家。除了寫小說、散文、劇本及兒童文學外,還跨足電影、電視、編劇、主持等領域;此外,他還當過導演、偶像劇製作人、電視台經理、總經理,人生充滿傳奇性。

父親教導:如何躲避危險;如何讓自己強大

小野的父親從小是孤兒,「爺爺的中藥鋪和田產被叔父奪走,不久爸爸的兄長又死於肺結核,從小就體驗了殘酷人生。」他的爸爸在臺灣脫離日本統治後,決定離開傷心地從福建來到台灣,後來當公務員抑鬱不得志,每年的人事升遷公布,都在原地沒有被長官升遷。年復一年。

在世俗的眼光,小野的爸爸是沒有升遷過的倒楣鬼,一輩子都只擔心有沒有公家宿舍可以給八口之家避雨。爸爸教育他:「這個世界是非常殘酷的,處處充滿了危險的陷阱,所以要步步為營,謹慎小心,不要輕易冒險,人生要學會的兩件事情:第一件是如何躲避危險;第二件是如何讓自己變得強大。」

臺灣知名文學作家小野。(攝影:鍾元/大紀元)

父親教導最壞的東西:什麼都要跟人比較 小野:我屬於我自己

小野的爸爸希望他成為一個有侵略性、攻擊性的男子漢、大丈夫,「父親要我抓著兔子的耳朵,然後在我眼前殺死兔子,當鮮血染紅了雪白的兔子時,他要我不可以閃避眼神。」他的父親跟他說:「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以後你就會知道了,爸爸是愛你的。你不准哭!」為了表示勇敢,小野抓著兔子的耳朵,盯著染紅的皮毛。從此,小野的爸爸叫他「大老虎」。

他的父親給他兩樣東西,他說,最壞的就是什麼都要跟人比較。「因為父親覺得人生很殘酷,所以一直對孩子期待非常高,一天到晚要跟別人比較,把別人打敗;全校第一名還不夠,還要全臺北第一名,讓每一個小孩子生活都很緊張、恐懼。」

小野去年看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當看到少年與老虎歷盡艱辛終於漂流上岸,老虎頭也不回走入森林那一幕時,「我已淚流滿面,彷彿看到自己身體裡的『大老虎』漸漸離開自己,我平安度過人生的海上漂流,驚濤駭浪都已經在身後。」他的本性討厭人生凡事都要比較,「爸爸,我想告訴你,我好愛你,但我不屬於你,我只想屬於我自己。」

父親教導最好的東西:不要害怕接了再說

「爸爸給我最好的東西,就是不要害怕接了再說,接了再學習。」小野的父親喜歡工藝、美術和文學,也有這方面的天分,但他瞧不起這些東西,希望孩子未來不要選擇藝術方面的工作,就像他天天舉債度日,卻又自命清高看不起有錢人,說他們都是貪官污吏,都是充滿銅臭味的奸商。

從小,小野家最缺乏的是他們最瞧不起的東西:充滿銅臭味的金錢。但他得替爸爸去向鄰居借錢,去替爸爸賒帳買香菸,而小野父親想方設法接了所有的東西來做,包括廟裡的門神不會畫,為了錢,他先答應人家,然後想辦法問怎麼畫,廟裡做菩薩,他也先答應,回家再想辦法去學。這是他們過著的與錢矛盾的人生。

小野說,「我看著爸爸為了要還債,什麼都敢接什麼都敢做。」自己雖然是生物系背景,但寫作要跟中文系比,就想到可以寫生物系學的東西,所以《蛹之生》都是在寫生物。1981年進入中央電影公司跟吳念真拍電影,他是學會計,兩個不是本科系的卻拍了幾部電影。後來又去電視台當節目部經理,幾年後應徵上華視總經理,剛開始連報表都不會看,晚上嚇到睡不著,就找學會計朋友教兩天就去上班了。「也就是先進去公司上班後,再開始學習所有東西。」

做人要更謙卑、更感恩

對於成功,小野不再像年輕時那麼的狂喜和期待,更不像中壯年時那麼覺得理所當然,甚至於理直氣壯。「我知道成功不一定會讓世界更美好,我相信,真正通往美好世界的道路是要更謙卑、更感恩。」

小野的家裡放著望遠鏡、顯微鏡和地球儀,他希望,透過望遠鏡探測星空,可以知道宇宙的浩瀚,知道人類的渺小,知道宇宙和人類之間存在一種未知的法則;透過顯微鏡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動植物,知道人的肉眼多麼有限,知道人類和其他動植物的依存關係。

「透過地球儀,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其他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我們要知道互相尊重,扶助弱勢,珍惜自己文化的重要,知道不要看輕別人。知道這些道理後,我們會虛心,我們會勇敢,我們會相信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我們會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只要我們相信。」

(責任編輯:孫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