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家園已毀,我們為什麼還要生孩子

小野

標籤:

一個以維護台灣生態為目標的團體成員,正聚集在一條河流旁濕地的棚子底下,交換這幾年跑遍全台灣,串連當地社區朋友們守護這片土地的心得,有個朋友正唱著歌:「祖先仔放下的土地,迄今不敢違背,天和地,花和草,人所愛的命是啥貨?」

但是,一個長期關注台灣文化和土地的長輩忽然很悲憤地問大家:「我們為什麼還要生孩子?整個環境已經被我們破壞成這樣了,我們還留下沉重的債務等著下一代來扛。我們憑什麼讓孩子誕生在這裡?」

原本歡樂的場面頓時鴉雀無聲,只剩棚子上面稀稀落落的雨滴聲。是啊,我們憑什麼擁有下一代?我們本身都活得如此不安和狼狽了,我們能給下一代什麼保障和承諾?雖然過去已經有很多人先後站出來,針對他們所知道的各種危險和破壞提出呼籲,甚至於抗爭,想挽救不斷向下沉淪的環境,但是卻阻擋不了一場可能讓台灣萬劫不復的大浩劫,那就是已經吵了二十年的核四。

鄰近北台灣人口最密集的都市旁邊,有一個具有毀滅性的生態浩劫靜靜地等著啟動,那就是不斷傳出許多不可思議事故的核四發電廠。當越來越多人知道了核四可怕的真相後,恐懼就像瘟疫般感染著每一個在台灣的人。尤其是在日本的福島事件之後,所有相關核電安全的保證,都成了天大的謊言。

核四的真相就是,我們的政府根本沒有能力收拾目前核四廠已經荒腔走板的殘局,眼見反核聲浪不斷升高,匆忙丟出一個門檻極高的煙霧彈叫做「核四公投」,想一舉消滅一切批評、質疑、反對的聲浪!這個舉動更加激怒最瞭解核四真相的反核團體,也更激發許多沉默的群眾站出來,這是從來不願意誠實面對問題的政府始料未及的。

如果環境允許,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在自己的故鄉落地生根,繁衍子子孫孫,這是一種本能和天性。近兩年來,車上和街上明顯多了很多嬰兒車,還有很多被父母緊緊包裹著的初生兒。每當有推著嬰兒車的母親搭上大眾運輸工具時,都可以見到一些起身讓座,或是主動讓出空間的乘客,氣氛立刻變得有點歡樂,因為那正是我們的下一代啊!

還有那些小心翼翼陪著孩子讀書的父母親,在學校門口引頸盼望的景象,每天都在每一所學校的門口發生。更有那些正值生命勃發,原本應該勇往直前的青少年們,開始驚覺到這個並不友善的大環境,正虎視眈眈地迎接他們時,他們的茫然和徬徨與日俱增。現在,一個致命的大災難將隨時啟動,我們這些被稱作是長輩或大人的,怎麼能夠視而不見、裝聾作啞?

一個原本充滿悲劇歷史的島國,在前人的犧牲奉獻下扭轉了悲情命運,奇蹟式地讓台灣邁向一個自由民主、豐富多元包容的社會,我們何其幸運地承接了這個甜美的果實。但是我們又何其不幸的,將親眼目睹這個社會在我們這一代人的無能和無知中摧毀殆盡。

五年多前,台灣第二次政黨輪替,台灣人民選出馬英九先生為總統,在就職典禮上,馬英九總統曾經這樣說:「英九雖然不是在台灣出生,但台灣是我成長的故鄉,是我親人埋骨的所在。我尤其感念台灣社會對我這樣一個戰後新移民的包容之義、栽培之恩與擁抱之情。我義無反顧,別無懸念,只有勇往直前,全力以赴!」

當時這段話感動了不少人。四年任期過後,在多災多難的艱困氣氛裡,台灣人民繼續用選票讓馬英九總統連任,可見得善良包容的台灣人民對馬英九總統所領導的團隊有多麼殷切的期待?希望馬英九總統在這個攸關大部分台灣人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作出最智慧和有魄力的決定,立刻宣佈停建核四,因為狀況百出的核四會給台灣帶來一場永遠無法復原的大浩劫。這將是馬英九總統在台灣歷史上留名的絕佳時機。

如果不停建核四,我們如何能擁有「非核家園」?因為當我們在邁向「非核家園」的漫長過程中已經先失去了家園,家園已毀,我們為什麼還要生孩子?請讓我們能安心陪伴著子子孫孫,繼續生活在這個得來不易的美麗、豐富又溫暖的家園,這是無可取代的、我們永遠的故鄉。@

摘自 《世界雖然殘酷,我們還是……》 圓神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為什麼有些人看到亮光會打噴嚏?
這一物可以讓髒襪子變白 非白醋或小蘇打粉
習慣當受氣包?別人的情緒與你無關(下)
如何延長玫瑰的開花時間? 讓專家告訴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