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南方拳術銀獎得主:展示古拳法 練武先修心

9月22日新唐人電視台舉辦的第四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的決賽上,盧文瑞以一套精湛的南宗少林拳獲得南方拳組亞軍。(攝影:戴兵/大紀元)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9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在2013年9月22日新唐人電視台舉辦的第四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的決賽上,盧文瑞以一套精湛的南宗少林拳獲得南方拳組亞軍。

從台灣來美國參賽,盧文瑞還有點倒時差,到決賽時,體力有點不支。「但我還是沒有辜負老師的厚望和苦心,發揚了老師所教的東西,」他說,「傳統武術不誇張,很樸實,看起來沒那麼華麗,但有它實質的東西存在。」

古樸單傳拳法 學拳先學做人

盧文瑞是中醫師,自小習武至今已40多年。他說,傳統武術的精髓就是一代代相傳,以及尊師重道。

作為南宗少林拳第九代傳人,盧文瑞介紹這套拳法源自於泉州的南少林寺,這座禪寺清朝時曾被火燒毀,和尚練的拳法就流傳到了民間,但是歷代單傳,少為外界所知,他本人是屬於師父找徒弟。但是現在習武的好苗子越來越難找,加上社會環境的變化,傳統武術面臨斷層的危險,70多歲的師父感到一種急迫感,因此他奉師命,藉新唐人舉辦的傳統武術大賽,將這一門拳法展示出來,希望這種無形的文化遺產能全世界得到發揚。

「我們是很古樸的(一種拳法),幾乎都是一傳一傳下來的,從以前學到現在,一招一式都沒有改變過,發勁的方式沒有改變。」盧文瑞說,他從師學拳先學做人,「沒有尊師就不會重道,不重道學拳就在表面,沒辦法入心,德是心的顯現。」

「影片《一代宗師》中有一句話說的很好,『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代表了武學三大境界,見自己就是明心見性,見天地,可以說是天人合一,看到宇宙萬物是不離不棄的,第三是見眾生,當達到物我合一的時候,就可以幫助眾生,這就是武德吧,這是我的理解。所以古代的宗師都有值得尊重的地方。」

練武如修煉 在社會生活中同樣可行

「但是我們這一門易學難精,需要反復不斷的練習,動靜結合。」盧文瑞說,有拳無功藝難精,練拳術外練筋骨皮,加上吐納,就是內練一口氣,所以入門要練八段錦,而八段錦之所以能在民間廣為流傳,其實也是因為有南少林。

他介紹,八段錦的淵源說,禪宗的初祖達摩是印度人,古印度瑜伽術中即有吐納導引動作,因此現在流傳的十二易筋經和八段錦,動作和印度瑜伽很類似,其分八段的養生運動功法被視如絲綢錦緞之珍貴,故名「八段錦」,「所以我們這個南宗少林入門東西就是八段錦,打的很慢,重吐納和呼吸。」

談到八段錦的養生,盧文瑞說,「我本身是中醫師,中醫師必須給人把脈、接骨,每天跟患者有接觸,自己排濁很重要。所以練拳已經生活化,生活武術化,每天練拳、排濁。醫生自己身體好,這個平和的場對病人也好。」

相較於出家人修煉環境的單純,盧文瑞說,俗家人在社會中經歷的考驗,被人欺負、遇到各種苦境更多,修煉上沒有差,自己靜心也一樣可以練,但還是要碰到好老師點悟。

做中醫師的盧文瑞說他每天都要定一些時間出來靜坐,「才能把心靜下來,才能發現那個心,我覺得武德的『德』字就很有道理:這個德是雙人旁,上面一個十四,底下是一心,我們一般人表裡常常是不合一的,外面表現很會講,但是底下不一致,為什麼這樣?」

「因為上面有十四個壞心包括貪婪心、散漫心、憤怒心、愛名心等等,就是我們看到外面的東西,馬上起一個念頭要得到它,心態每天轉好念、不好念,善善惡惡一直在改變,其實都不離這個心。每天修心,這才是修煉,重武德。而這個道就是佛心,明心見性,這些不好的心我們去掉它之後,表裡才合一,這個德就是我們心的顯現。」

「總裁判李有甫大師一直在強調武德,這是與其它比賽不同的,」盧文瑞說,「新唐人辦這個大會要提升我們的道德,現在有很多徒弟都沒有德,江湖師父也就不把自己所學的完整傳下去,最後很多東西就失傳,所以這個德非常的重要。」
[[2]]

盧文瑞與兒子盧彥臻在賽場上表演擒拿與組手對練。(大紀元圖片庫)
盧文瑞與兒子盧彥臻在賽場上表演擒拿與組手對練。(大紀元圖片庫)

(責任編輯:漢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