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2014年的中國債務危機

【大紀元2014年0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這裡是2014年需要觀察的一些東西:中國的債務。雖然全面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它們不是不存在。熱點是不斷膨脹的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大型基礎設施的債務——道路、橋樑,自來水和下水道系統,地鐵、電信網絡,以及住宅和商業房地產開發。擔憂是,來自這些項目的收入不足以償還貸款,導致違約,它將損害信心和觸發銀行擠兌。這肯定將攪動更廣泛的全球經濟。

《華盛頓郵報》12月31日報導說,掀動憂慮的是一份12月30日發佈的官方報告,它顯示自從2010年末以來,地方債務飆升了67%,2013年六月份達到17.9萬億元人民幣(大約3萬億美元)。瑞銀銀行經濟學家王濤在客戶報告中說,債務水平是「可控的」,但是它的迅速增加是「令人震驚的」。地方債務現在相當於中國經濟GDP的33%,2008年這個比例為10%。1997年這個比例幾乎為零。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中共嚴重依賴新建設項目來緩衝就業和經濟增長的負面效應,並且這些項目是由地方融資。現在,王濤寫道,對投資支出的依賴對中共構成兩難。如果建設和伴隨的債務被太快的削減,經濟將受損。但是如果支出不加以遏制,那麼隨著項目效益不佳,金融風險可能倍增。

彼得森研究所經濟學家拉迪(Nicholas Lardy)同意,許多項目的收入不足以償還貸款。「許多錢被用來修建地鐵系統。」他說:「就像所有的地鐵系統一樣,除了香港,它們都虧損。它們的收入主要是覆蓋運營費用。」拉迪最終期望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達成一個協議,轉讓更多的稅收到地方,但是要求它們償還建設債務。

同時,他認為現有的債務將不太可能造成一場金融危機。他指出,中國的整體政府債務—地方債務加上中央債務—跟大多數主要國家相比更有利。在2013年中,中國債務為GDP的56%。相比之下,美國聯邦,州和地方在2010年的債務大約是GDP的100%。

如果有違約發生,拉迪認為,政府將迅速反應,阻止對銀行喪失信心。「在不多的幾次銀行擠兌當中,政府拋入大筆錢」來安撫儲戶。

但是仍然,債務危機的危險,凸顯中國最大的經濟問題。就像拉迪和其他人強調的那樣,它就是需要將經濟從過度投資轉向更多消費。太多的投資威脅造成工廠、住房和商業樓過剩。拉迪指出,中國投資支出佔據經濟的將近一半,遠遠高於其它主要國家。一個更加平衡的經濟將對中國,以及全世界更加安全。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專家稱中國貨幣在金融機構間空轉 實體經濟萎縮
中共借新債還舊債 17省賣地收入資不抵債
信貸泡沫不斷吹大 中國債務危機或將爆發
大陸爛尾項目頻發 千億級債務越滾越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