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入是主體

加拿大養大一個孩子 平均費用22萬?

人氣 140

【大紀元2014年0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孩子是未來的財富,是無價之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期望。因此,在培養孩子過程中,教育投入是大多數家庭的重要支出。加拿大一份研究報告稱,在加拿大要養大一個孩子,平均費用約在22萬至24萬加幣。
  
加拿大專業社工左光煊表示,在加拿大養大一個孩子不容易。無論是家庭還是政府,都要投入很多。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進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費,還有醫療、健康、娛樂等,加上家長為孩子增加的各種輔導課程。各種各樣的費用相當大,統計起來都不容易。

教育投入費用昂貴

左光煊表示,以培養一個大學生為例,為甚麼來留學的人要交高昂的學費?為甚麼加拿大的大學生要交這麼多費用?其實,每一個學生所交的學費只是教育經費的一部分,更多部分是由政府支付。政府要補助至少同樣多的錢,才能真正滿足一個學生的教育費用。
  
他說,如果選擇文科專業,費用相對低一些,每年5000元左右;讀醫科、工程等科目,費用就很貴。其實學生只是付學費一部分,政府還要給每個學生的津貼的一半以上。如果一個學生付4000元學費,政府至少要給4000元津貼。所以說,養大一個小孩費用是很大的。
  
左先生說,其實,在加拿大,一個人的薪水要養一家4口非常困難,除非是那些富二代,除此之外,都需要父母雙方努力工作。

養孩子的成本個體差異大

移民北美40餘年的萬錦市居民余女士認為,孩子的撫養成本很難有一個具體的標準,個體差異很大,地域不同、標準不同都會有差異,但總體來說與父母的經濟狀況有直接關係。如住在富裕區域的撫養成本要比貧窮地區大,教育成本也大。學鋼琴的費用要比學電子琴的費用大;學打冰球比學打籃球費用大。
  
余女士的朋友中有不少西人家庭讓孩子學習打冰球,每年的費用從4、5000元到10,000多元不等,還要根據不同年齡段購買冰球衣服、鞋及打冰球的設施等。從小到大培養孩子打冰球,其中投入的時間、金錢都相當大。

教育支出與父母的經濟狀況有關

來自廣州的移民汪女士帶著9歲的女兒住在多倫多北邊的富裕區,她先生留在大陸經營生意。她家屬於經濟條件較好家庭。她說,在這邊的家庭經濟開支主要是圍繞孩子轉,很多費用都沒法細算,要統計出來都難。
  
汪女士女兒從小時候上幼兒園開始,託兒費,玩具、衣服,每個月3000元少不了。現在大了,沒有託兒費,興趣班也只選擇舞蹈課一門,每月在孩子身上花的錢起碼3000元以上。主要是花在帶孩子出去吃飯上,這其中還不包括買衣服和出去玩。
  
來自北京的宋先生自稱屬於低產階段,他和太太年收入加起來不足五萬,有一棟獨立房子,一台車子,還有3個孩子。老大、老二都上大學,最小孩子不到10歲。他說,每月的收入能平衡家庭開支就不錯了,不可能有多餘的錢給孩子進那些輔導班。他坦言,華人父母奮鬥一生,大多數都是為了孩子。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大多數父母都會選擇把錢花在孩子身上。
  
14歲隨父母移民加拿大的周女士有一個3歲的孩子,家庭經濟來源主要全靠2人的工資收入。由於他們處於成家立業的初級階段,並沒有甚麼家裏積蓄,因此不可能隨心所欲為孩子花錢。
  
周女士自己在加拿大上的中學和大學,她認為這邊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資源,並不一定要每樣東西都自己花錢才行。公立學校有許多公共設施,藝術、體育方面還有專業老師教授;社區也有不少公共設施可以利用;所以並不打算花很多錢讓孩子進各種輔導班。如果他自己真正對某一方面感興趣,他自己就會努力去做。
  
她說,小時候父母也曾送她學習游泳、電子琴、舞蹈、唱歌等,到初中時因為功課緊,這些才藝班無法進行下去,只好放棄。那些當年學習的才藝課,由於沒有堅持下來,到現在除了游泳之外,其他東西都沒起甚麼作用。◇

====================================

家長的責任是發掘孩子的潛能

余女士認為,經濟條件好的家庭能給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機會,孩子在一個相對完善的環境中能更好的成長。只要經濟條件允許,華裔父母都會盡力為孩子花錢。有些做父母的,一生勤奮工作、省吃儉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孩子。
  
余女士認為,這些並不是說,多多益善。事實上,並不是為孩子花錢越多越好,金錢的投入難與孩子獲得的成就成正比。
  
余女士說,現在很多父母越俎代包,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其實效果並不好。也許父母讓孩子孩子學的那個,恰好是孩子感興趣的,孩子也願意為此用功,勤力學習,經過艱苦努力,終於功成名就,這是許多家長期望的。但是,這種例子太罕見了。大多數孩子都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人。
  
余女士說:「孩子是可變的,是不斷成長的。如果完全不去讓孩子嘗試,也不妥,可能讓孩子錯失機會。」她說小時候在香港,因為家庭條件的限制,沒有辦法接觸一些藝術領域,給以後的人生造成一些遺憾。如果當時有機會也去嘗試藝術,如鋼琴、舞蹈等,或許今天自己的人生會重寫。
  
余女士說,做家長的責任就是去發掘孩子的潛能,然後加以開發。在北美,教育系統發達,公立學校本身提供了很多免費的興趣班、才藝班課程,其目的就是為了發掘孩子的興趣。即使花錢送孩子去那些專業的鋼琴、舞蹈、繪畫、書畫等才藝班,幾堂課下來也不需要多少錢。如果孩子有興趣就繼續學下去,沒興趣就停下。但是不要強行硬逼著孩子學這學那。那樣不但浪費時間、錢財,效果也適得其反。◇

=================================

華裔家長普遍願意給孩子教育投資

來自江蘇的移民李女士說,在華人社區,有些家長熱衷於給孩子買教育儲備金,給孩子存錢;也有很多家長不贊成這樣做。總體來說,華裔家長最願意花錢給孩子做教育投資。他們認為,把錢投在這些課外輔導班,孩子學了知識技能,這些本事長在孩子身上,終生受益;把錢存在銀行沒有甚麼用。
  
李女士有一男一女2個孩子,女兒10歲,兒子6歲。夫妻倆的收入大約每月6000元,有2台車子,房子是2005年買的,目前房屋貸款已基本付清。除了每年固定要向生活在大陸的雙方父母郵寄3000加元之外,夫妻倆的收入主要維持家庭日常開支。
  
李女士在女兒3歲時開始買教育畜金,每年2000元;她說不打算給兒子買,讓兒子將來自己貸款上大學。她的女兒對音樂有興趣,自己要求學習小提琴,每週一堂60元,樂理知識課25元一堂,另外還參加一個舞蹈班,每堂課15元。總計每周花在女兒課外班的費用需要100元。兒子沒有參加任何課外班。
  
李女士說,主要是因為女兒對音樂有興趣,才讓她學的。如果孩子有這方面的天賦和需求,父母不支持的話,是很可惜的;但也絕不會像有些家長一樣強迫孩子學這學那。因為音樂、藝術需要有天賦,不是想學就能學得會的。
  
李女士認為女兒有音樂方面的天分。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她就發現,許多音樂曲目孩子一聽就會。加上孩子本人也有學音樂的意願,所以,現在小提琴學了3年了,還能一直能堅持學下來;而當時她的幾位同事的孩子也被送去學小提琴,3年下來基本都陸續放棄了。

(責任編輯:岳怡)

相關新聞
語言與交通 加拿大華裔長者最大障礙
加國大陸辦學 學生受西式教育
加拿大移民受教育程度高 就業難
加146年國慶  總理、總督詮釋 「加拿大精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