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壓頂中共地方政府難捱 甩賣資產多方找錢

人氣 10

【大紀元2014年0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近日由中共各地方政府公佈的地方債務數據相加顯示,地方債總額近20萬億元。巨額債務壓頂的地方政府錢緊難捱,多方找錢並且甩賣轉讓資產或股權。不斷膨脹的地方債,不僅是地方政府難過的關,也成為百姓的「心病」。

地方債危機成中國經濟大隱患

近幾年,中共政府性債務風險引起了各界普遍擔憂,尤其快速膨脹的地方債更甚,已被視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道路上最大隱患。去年末中共國家審計署公佈的五級政府債務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3年6月末的地方債數據已經近20萬億,與近日各地方政府陸續公佈的地方債務數據總和相近。然而單純的數據公示,並不能從根本上解除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25日在第十二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有六項,控制和化解地方債務,著力防範債務風險將是今年的重要任務之一。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允許破產的話,中國不少地方政府實際上早已破產。地方政府對債務的償還意願及能力都需要質疑,地方政府大部份的錢是從銀行借貸的,如果讓債務繼續滾動下去,最終可能導致中國爆發金融危機。

中共審計署也表示,政府性債務來源中,銀行貸款比重較高,對國內金融體系依賴性較強,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必須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有效防範系統性、區域性財政金融風險。

中投公司副總經理謝平表示,審計署是通過從下向上的一個會計方法,統計的核心是償債的關係和法學關係,這個統計實際上是最狹義的地方債務。因為地方債務很多東西是很隱蔽的,實際上地方控股的銀行,地方控股的國有企業等等,這些隱形的地方政府債務是沒法統計的。

地方政府錢緊 甩賣轉讓資產或股權

債務壓頂錢緊的地方政府只能多方找錢緩解壓力,甚至甩賣轉讓資產或股權。繼5億股鞍山銀行被甩賣後,近日綿陽市商業銀行18.61%股權也被大股東綿陽市財政局甩賣。除了這兩家銀行外,目前正在被股東進行股權轉讓的還有廣州農商行、溫州銀行、上海銀行等中小銀行。

分析人士認為,地方城商行股權被頻頻轉讓的背後,是大股東地方政府債務壓力下盤活資產的需要。地方政府2014年將要償還2.38萬億元的債務,目前已有近200個縣債務率達到100%,將要陷入破產境地,因此地方政府使出渾身解數來找錢。

上述綿陽市商業銀股權轉讓若以掛牌價成交,綿陽市財政局將合計套現約4.07億元。此前鞍山銀行大股東鞍山市財政局也曾以高於每股淨資產的價格轉讓該行20%股權獲利頗豐。

宏源證券固定收益總部首席分析師範為表示,地方債流動性風險非常高,因為地方政府的負債都是中期和短期,而其資產是固定資產,變現的能力較弱。

地方債產生的問題成百姓「心病」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等專家分析,有些地方借債盲目擴張,造成資源浪費。為了緩解資金困局,用借新還舊的手法滾債務雪球,造成流動性問題,可能引發通脹;同時財政收取納稅人的錢,本該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保障,有可能被其他政績項目擠占;此外,地方債產生的問題已經成為百姓的「心病」。

首先,債務負擔過重會影響中共當局推行所謂的財稅改革,地方和中央在稅收上分歧會越來越大,地方政府也會巧立稅費名目增加收入,各項稅費疊加隱形地增加了百姓的稅負。

其次,地方債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較大。一方面,眾多民眾無奈地淪為「房奴」;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為了政績加大發債,盲目擴張,出現不少「鬼城」。各方因素傳導到終端–無辜的購房者成為最終的買單者。

再次,上屆地方政府舉債享受,下屆政府勒緊褲腰帶還錢的情況不可能出現。中共黨媒2013年8月12日報導,一些官員坦言:「上任借了錢搞工程、搞項目,有口碑也有政績;本屆政府絕不能勒緊褲腰帶還債。」無論哪屆政府勢必將大量擠壓用於老百姓社會保障、民生方面的開支,比如醫療、養老、教育等。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2013年大陸現67地王 380億地產項目驚動習近平
誰在推高地價?大陸地王價格突破市場想像力
中國影子銀行膨脹迅速引中南海擔憂 已下文干預
中國金融危機已真正開始爆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