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押寶國資證券化 再啟股市圈錢閘門

人氣 3

【大紀元2014年01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在融資困難、土地財政難以為繼背景下,走投無路的地方政府將國有資產做賭注,押寶在2014年加快國有資產證券化上。據估算,至2015年末,國資證券化規模將達20.7萬億元,隨著地方債務壓頂,國資私有化浪潮到來,這或成為中共權貴的饕餮大餐,同時開啟股市最大圈錢閘門。

地方財政已捉襟見肘

近期各地方政府召開會議,制定2014年經濟增長目標,在搞經濟創政績和償還越來越多的債務壓力下,以前地方政府籌錢的常用做法是借錢和賣地。2014年這兩大路徑漸窄,地方財政陷於捉襟見肘的錢緊窘境。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將繼續承壓,靠平台融資將越來越難。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償債壓力不容忽視。中共審計署科研所所長崔振龍認為,從近幾年發展趨勢看,中共政府債務增長速度近20%,遠高於中國經濟增長水平。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遭遇較之前嚴格監管。中共央行副行長劉士余近日表示,要全方位監測地方債務風險,徹底清理資信差、功能不明、財務不可持續的地方融資平台公司,防範金融風險。

作為財政收入主力,出讓土地收入一向是地方政府性債務依賴的主要對象。中共審計署上月公佈地方債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2年底,11個省級、316個市級、1396個縣級政府承諾以土地出讓收入償還的債務餘額占省市縣三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餘額的37%。

根據中共財政部23日披露數據,2013年土地出讓金達創記錄的4.1萬億元,比2012年增加44%。業內人士認為,這樣的瘋狂增速無疑會提前透支未來幾年的增長空間。

國資證券化成賭注 地方政府押寶超20萬億

地方政府還握有國資這最後一張牌,借國資國企改革之名,利用資本市場功能提升財力。多地政府為國資證券化率設定的目標是2015年末達到40%。還有更多省份不滿足於這一數字,尤其是國資大省。

2013年12月17日,「上海國資改革20條」的出台,上海國資在地方國資系統中體量最為龐大。上海方面稱上海「已到了沒有改革創新就不能前進的階段」。分析人士預計,在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的示範效應下,今後一段時期將是各地推出國企改革細則的高峰期。

中共財政部上週公佈的數據顯示,地方國企資產累計42.8萬億元,同比增長14.5%。以每年10%的增速計,到2015年末,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量將超過51.8萬億元。按40%的國資證券化率目標算,國資證券化規模將達20.7萬億元。

各地政府已意識到國資將成為最可靠的「錢袋子」,紛紛著力推進國資證券化進程,探索存量國資證券化新路。在最近密集召開的各地國資監管會議及經濟規劃中,最常提到的是公開上市,方式包含IPO、借殼上市、定增注入優質資產和資產置換等。

地方政府借國資證券化套現圈錢

不容忽視的是,國資證券化對資本市場的健康運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協同發展,但中國現下的狀態是實體經濟萎縮,而虛擬經濟不斷膨脹出泡沫。因此,國企上市後資本雖具備了高流動性,但國資的證券化如果沒有良性的發展空間,將有可能出現新的國有資產流失現象,畢竟通過證券化可以合法地分流國有資產,或落入私人囊中,成為中共利益集團的饕餮大餐。

大陸的股市不僅是企業的圈錢場地,還是補充銀行資本金的最佳來源,現在更成為地方政府解決一切財務困難的最後手段,將提高國資證券化率作為致勝的方法。可賣的土地越來越少,地方投融資平台債務違約風險上升,銀行貸款利率飆升,要解決所有這些問題,秘密就在於提升國資證券化率。

大陸財經評論人士葉檀表示,從長期來看,股市圈錢的最大閘門已經開啟,國資的證券化就是典型標誌。這是一次國資對社會資源的大攫取,是一次典型的資本市場領域的國進民退過程。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2013年大陸現67地王 380億地產項目驚動習近平
中國影子銀行膨脹迅速引中南海擔憂 已下文干預
中國金融危機已真正開始爆發
大陸城投債3500億兌付大限將至 2014日子難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