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記錄生命悸動:專訪台灣導演黃嘉俊

人氣 224

【大紀元2014年10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蘇湘嵐洛杉磯採訪報導)由洛杉磯台灣書院與美國南加州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合作舉辦的台灣紀錄片影展於10月28日在南加大開展,首先放映新銳導演黃嘉俊的三部紀錄片。其作品風格清新而溫暖,充滿對生命的關懷。導演本人特地來洛杉磯參與影片播放,並與觀眾分享他拍攝紀錄片過程中的點滴。

這次台灣紀錄片影展推出「家庭及文化系列」,首先展映黃嘉俊的《飛行少年》(We are flying)、《嗨!寶貝》(Hi! Baby)及《一首搖滾上月球》(Rock Me to the Moon)等三部影片。

黃嘉俊在台灣921地震後,看到生命的無常和脆弱,開始嘗試用紀錄片說故事。黃嘉俊說:「這麼短暫的生命裡頭,人到底可以留下些甚麼,我覺得紀錄片對我來說更有吸引力的是,它可以很真實地去認識這個世界。」

《一首搖滾上月球》講述加起來超過三百歲的超齡大叔組成搖滾樂團,夢想站上海洋音樂祭的舞台的故事。(台北電影節提供)


記錄弱勢族群的微光

《一首搖滾上月球》記錄六位罕見疾病患者父親組成搖滾樂團的感人故事。該片耗時六年,榮獲第15屆「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並入圍第50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導演黃嘉俊將華人男性比喻為月亮,片中細膩呈現台灣男性幽微的性情和壓抑的情感。導演說,許多華人男性就像月亮,只願表現出好的、亮的一面,但累積的情緒卻無從宣洩。透過這個故事,他希望觀眾重新思考過去極少受關注的「爸爸」議題。

黃嘉俊說:「雖然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問題是無解的,但是只要你找到一個態度,不放棄,面對它,找到一個可以跟它共處的方式,你還是可以活出一個你很精彩的人生。」

台灣導演黃嘉俊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出席台灣紀錄片影展個人作品展映會。(楊陽/大紀元)

黃嘉俊目前已創作五部紀錄片,其中,《嗨!寶貝》是台灣第一部談收養、寄養、領養議題和無血緣關係家庭的故事。導演希望透過紀錄片帶給大家更多思考,甚麼是愛?甚麼是親人?拍完《嗨!寶貝》後,黃嘉俊很肯定地告訴自己和另一半,我們將來也可以收養孩子。記錄一段段他人的生命歷程,也豐富了導演自己的生命。

《飛行少年》曾獲第10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該片以「花蓮信望愛少年學園」的孩子學習獨輪車,並接受20天環島1000公里的挑戰為題材,描述這群來自家暴、失親家庭,以及因觸犯法律而輟學的觀護少年,藉由這項活動而肯定自我、獲得自信。導演表示孩子受大人、社會影響很深,需要每個人的鼓勵。

黃嘉俊用攝影鏡頭記錄弱勢族群的微光,他的作品風格清新,讓人覺得溫暖並帶領大家深刻體驗生活的真實及生命的不同價值。

台灣導演黃嘉俊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出席台灣紀錄片影展個人作品展映會。(楊陽/大紀元)

兩岸紀錄片差異比較

藉著紀錄片的拍攝,導演們真實走進不同的故事裡頭,去觀察、學習、體會每個故事要告訴觀眾的真理和價值。近年,兩岸的紀綠片拍攝方興未艾,許多新銳導演選擇透過鏡頭讓人看見社會現狀,透過紀錄片領略他人的生命經驗。

被問及對兩岸紀錄片差異的看法,黃嘉俊表示,近年台灣紀錄片發展蓬勃,各種議題齊放,從政府到民間,從生命議題到極端尖銳、敏感的議題,都有電影人在關懷。相對而言,台灣紀錄片選題更自由、更多元;而大陸紀錄片受限比較多,「以現有市場觀察,其實只有兩大類,第一個是官方宣傳;另一種是導演個人比較關注的地下議題,受到官方壓制」。**

責任編輯:蘇明真

相關新聞
《自由中國》放映 臺觀眾:制止中共活摘
高智晟紀錄片在微博受關注 當局急刪
印尼屠華紀錄片《沉默之像》威尼斯獲讚
第71屆威尼斯影展 《寒枝鵲靜》擒金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