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關心】《獅子王》背後的華人動畫師

人氣 147

【大紀元2014年02月20日訊】(新唐人電視台《世事關心》節目)來自台灣的劉大偉,兒時不愛唸書,曾是老師、父母眼中的「壞孩子」,赴美唸書後,在繪畫中發掘出自己的才華。22歲他進入迪士尼,成為動畫師第二把交椅,《獅子王》、《花木蘭》、《美女與野獸》等,都出自他之手。

螢火蟲之夢-在美國的成長故事

父親是成功的麵包商,哥哥和姐姐都是家人的驕傲,但是他卻是個另類。「全班65位學生,我考試是全班掉頭尾63,64名。」來到美國之後,情況變得更糟。

「常常在學校裡面被打是正常,不打是不正常的」13歲,他已經對人生失去了希望。「而且也就是認了,就是自己就是一個不聰明的小孩。」

但是,有一天,一束光芒照到了他。她就唯一這麼一句,You can do it。從此,螢火蟲的光芒開始閃爍。「因為我不要她失望,所以我就拿這張白紙和鉛筆,回去畫了這個中國的龍。」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進到迪士尼我才是我真正的大學,才是我真正的藝術的開始。」

我是蕭茗,這裡是《世事關心》。今天我們想給大家講幾個小故事。雖然他們都是個人故事,但是匯集在一起,我們突然發現美國的教育理念,或者是美國人的精神中令人感慨的一方面。今天我們就把這些感慨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們來講一個螢火蟲的故事。說起螢火蟲,您知道它們的生命過程嗎?這些小蟲只在黑夜發光,並且很多時候它們與周圍間斷光信號同步,從外面看,千萬隻螢火蟲一起同時閃光,能把整個森林都照亮。今天我們講述的故事裡,一位主人公就把自己比作螢火蟲,他在黑暗中被照亮,又照亮了很多和他一樣的人。

這是一位威武而慈愛的王──獅子王。因為愛和勇氣,它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小獅子辛巴,而辛巴歷盡艱辛,在父親精神的鼓舞下,最終也成為了一位偉大的王。小獅子王的爸爸,這個令人難忘的王者形象的描繪者,就是他-我們故事的主人公,來自台灣的劉大偉。劉大偉31歲時就獲得了插畫業界的奧斯卡──「全美最獨特插畫奬」。但是這並不是我們熟悉的亞裔孩子在美國一帆風順的成功故事,事實上,劉大偉精神上的歷程和小辛巴頗為相似。

劉大偉講述在台灣的經歷:「……學習很差,父母經常拿他和其他的兄弟姐妹比較,總是和低能兒比較親近。」「全班65位學生,我考試是全班掉頭尾63,64名,還好我們全班有幾個低能兒,我小時候總是跟低能兒比較親近」。

在台灣長到13歲,父親是成功的麵包商,哥哥和姐姐都是父母的驕傲,學業不佳的劉大偉生活在陰影中。

劉大偉:「我對鋼琴一點興趣都沒有,但是我媽媽就是覺得你就是要跟別人小孩子一樣優秀。」「這種壓抑讓我越來越自卑,我那時候自己就是一個很不快樂的小孩。」

13歲移民到美國,英文不通,學業成績更不見好轉,別的華人孩子總是得A,他卻常常是F,被媽媽稱為不務正業的繪畫,是劉大偉唯一的精神寄託。

劉大偉:「那個時候我去的學校全都是黑人,我以為到非洲了,我從來沒看到過這麼多黑人,而黑人沒看到過華人,所以他天天追著我問認不認識李小龍,會不會打功夫」。

「常常在學校裡面被打是正常,不打是不正常的,回家還被媽媽打。」「就是一個很受傷的一個小孩子,而且也就是認了,就是自己就是一個不聰明的小孩。」

就在劉大偉在新的環境中繼續著他憂鬱的少年時代的時候,一束光芒看似不經意的照在了他頭上。那一年,他修了學校唯一不要求英文的課-一美術課。而任課老師凱斯成了劉大衛生命中的貴人。

劉大偉:「這個美術老師她也是希臘人,她也是13歲從希臘到美國。她就看到我經常在我爸爸的日記上畫的一些舞龍舞獅啊,一些漫畫的漫畫吧。她看到我有這個才華,雖然我那時很瘦小,又很怕,在這個陌生的世界裡面,她就唯一這麼一句,You can do it,因為那句話就像給自卑的小孩一點陽光一樣,就是覺得,哇!我或許真的是Can do it。」

凱斯老師的這句認可的話就像一束陽光照進了劉大偉灰暗的世界。

劉大偉:「這麼一個大人,外國人,講一句這麼肯定我的話,因為我不要她失望,所以我就拿這張白紙和一個鉛筆,回去畫了這個中國的龍……我就在這三個禮拜裡面,雖然還是要讀書,還是被打,還是要彈鋼琴,但是我還是努力的一直抱著那句話,那句話就像給一個自卑的小孩一個陽光一樣,就是覺得,Wow,我或許真的是Can do it。」

用西方的建築物畫出來的這隻中國龍獲得1982年藝術比賽全美前二十名,連里根總統都寫來賀信,這不僅是劉大偉人生的轉折,也給他的學校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劉大偉:「竟然這裡還有一個天才兒童,他姓劉,所以他們就給了這個學校一大筆獎學金來獎賞這個學校……所以對國家來講,好像是上帝給了一個禮物一樣,所以他們會很珍惜,好好關注這個小孩子的成長。讓他這個小孩子以後上高中,上大學,都有很好很好的學歷。哪怕他沒有錢,我們都要讓他去最好的藝術學院去培養他,因為這是國家的資源。」

劉大偉的人生從此改變,他真的上完了中學,進入到藝術大學深造,而在大學還沒有畢業的時候,他又決定去另一所更大的學校。

劉大偉:「我記得當我進入迪士尼在1990年,我是大學都快讀完了我才知道,進到迪士尼才是我真正的大學,才是我真正的藝術的開始,因為我不知道,哇,世界上還有這麼多優美的藝術家就在我旁邊,努力的在學習,而且他們是60、70歲還在學習,所以我看到他們這種藝術家帶著一種很願意上進,而且他學習不是為要競爭或者是要打敗誰,他只是對自己有一種誠實跟使命,他覺得他要對自己的藝術裡面要帶來的一些更大的一些交代,他怎麼樣能夠天天的突破自己。」

凱斯老師的鼓勵,迪士尼頂級動畫大師的自我超越精神,劉大偉從美國的教育中獲取了最精髓的力量,推動他活出了獨一無二的自己。今天的劉大偉不但擁有自己的動畫製作公司,還時常舉辦演講會,用自己獨特的故事和藝術創作向更多的人傳遞鼓勵和關愛的精神。有趣的是,東西方的觀眾對劉大偉的演講也有不同的反應。

劉大偉:「我講完的時候,這個媽媽就很感動,非常的震撼,她也帶著她的兒子,她兒子是十年級,高中。她很慚愧的和我說:劉大偉,我做事和你媽媽一樣。小時候一直打我兒子,她喜歡畫畫,但是我就希望他好好讀書。但一聽完你演講,我也深深體會,真的是要好好鼓勵,我們家裡也有一顆鑽石。所以他兒子就很感激我,但是我三天回美國的時候呢,就在我的Facebook臉書上看到,他就E-mail給我說,劉叔叔,三天前我媽媽說她再也不打我了,鼓勵我畫畫。但是今天我看到在我的書包裡我媽媽寫了一個條子說:兒子,你還是好好讀書吧,因為世界上只有一個劉大偉。」

同樣是劉大偉的演講,一位美國媽媽的反應卻非常不同。

劉大偉:「那媽媽就一直掉著眼淚說其實她有個兒子,他的名字叫Brian,這個兒子在這個學校裡很自卑,因為學校壓力很大,因為是一個私立學校。他有個哥哥有個妹妹。他哥哥妹妹都讀A,但是這個Brian不論怎麼樣讀都是C和D。但是他在學校裡面最優秀的就是畫畫。但是他媽媽看到他兒子天天這樣自暴自棄就知道他兒子很自卑。因為他知道他不如他哥哥和妹妹。但是她看到他畫這麼好的畫,她不知道怎麼去鼓勵這個Brian,但是今天一聽完我演講的時候,她就趕快跑到教室裡面,追著她兒子,從後面抱著她兒子。她說兒子Brian,你是媽媽最驕傲的一個螢火蟲。」

可憐天下父母心。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也許造成了兩位媽媽的不同反應,但是,毋庸置疑,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不過,到底甚麼才是真正的幸福?生命的價值又體現在哪裡呢?今天的劉大偉已經獲得了他這個行業的最高榮譽。但是,他時常惦記的不是自己的成功,而是13歲的時候遇到的那位貴人以及她說的一段話。

劉大偉:「她跟我說:『劉大偉,我40年從來沒有賣過一張畫。雖然在學校我也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變一個藝術家,但是我就是做一個老師,但是她說,40年我畢業了,雖然在這40年中,我賺了一些錢,存了一些退休金』,但是她覺得她人生裡面最有價值的可能就是認識一個從台灣來的華人,一個自卑的小孩子。怎麼看他變成一個閃亮的鑽石。」

在凱斯老師眼裡,劉大偉是一顆幾乎被埋沒的鑽石,而在劉大偉眼中,凱斯老師則是一束陽光,一隻第一個開始震動身體的螢火蟲。因為她閃光的鼓勵,她周圍的螢火蟲也和她發出同樣頻率的顫動,螢光點點連成片,照亮了整個森林。這是一個關於愛,勇氣和鼓勵的故事。它有點像迪士尼的電影,雖然是一個經典的主題。但是,卻被全世界人珍愛著。愛與鼓勵伴隨著美國孩子長大,使他們擁有自由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衝力。任何人,無論貧賤還是富貴,都可以閃爍獨一無二的點點光芒。

劉大偉:「我在我個人的生命裡面,我曾經很羨慕的很會讀書的蜜蜂,很會彈琴的蟋蟀,我再也不羨慕了,因為我在美國發覺我是一隻發光的螢火蟲。」

有夢有努力!人生,沒什麽好難的。

9歲的莎莎已經有了一個夢想。
莎莎:「我想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我不能再等了。」
但是,實現夢想要有計劃。
莎莎:「她列了一個單子給每個人,要寫出收入是多少?
還要知道困難有哪些。
莎莎:「我不知道我能有多少收入。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做的事有點難,甚至還得有個備用計劃。」
20年以後,不知道商店裡是否能看到莎莎設計的衣服,但是,重要的是,在9歲那年,莎莎學會了一種態度:有夢有努力!人生,沒什麽好難的。

You can do it。你可以做到,這是美國人經常說的一句話。莎莎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的。不僅聽到別人對自己說:你可以做到,他們還認真的告訴你,應該怎樣做才能實現夢想。如果你生活在美國,你會漸漸瞭解到,美國人說這句話的時候是非常真誠的。

那麼,中國人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呢?我不行,我不行。即使心裡覺得自己行,嘴裡還是習慣說我不行,我不行。這個習慣也是從小養成的。兩種態度的差異背後是文化的不同。其實無可厚非。含蓄自有它智慧和美麗的地方。不過,美國人的這種真誠也有它很珍貴的地方。它容易讓人形成自由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一起來看看莎莎的故事您就知道我說的是什麼了。

女孩:「我想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我不能再等了。」

莎莎的媽媽介紹說,莎莎在5歲的時候就展現出對時裝的興趣。

Olivia Martinez:「她總是喜歡不同類型的禮服。有一天,她開始說,我覺得我想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她開始設計自己的作品。」

5年級的老師要求學生完成一個課題,內容是行業介紹。並針對這一課題,給予了輔導。莎莎當然是選擇了時裝設計。

「她列了一個單子給每個人,要寫出收入是多少?為什麼你想成為時裝設計師?需要掌握什麼技能?是否需要上其他學校學習?」

老師要求學生瞭解各行業的收入情況。莎莎展現了她的獨到之處:「如果你是一個海洋生物學家,你知道你的收入是多少。時裝設計師,我不知道我能有多少收入。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做的事有點難,因為你不知道你能賣多少服裝,多少樣式,能掙多少錢。」

時裝行業收入不穩定,變數很多,作為家長,他們是怎麼考量哪?

「即使時裝這個行業真的不行了,她應該還有其他的技能開闢市場。就像她想擁有自己的公司,所以我告訴她,如果你想這麼做,你就必須要學商業課,不是僅僅限於時裝部分,而是要包括商業。而這些技能也是很有市場的。」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莎莎做了很多功課。

「我有28個芭比娃娃,我喜歡為他們製作禮服。他們有些現在還沒有穿我做好的衣服,但是通常他們是穿我做的衣服。這件是用膠帶做的,我的祖母幫我做的。這件是平時上學穿的。這件是用枕頭套做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喜歡用特殊的材料製作禮服。」

雖然才9歲,但是莎莎已經在為自己的未來深造做準備了。而父母的幫助也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莎莎:「哇,我喜歡FIDM,我要上FIDM。」

莎莎的媽媽:「基本上我支持她做的任何決定,只要是合理的。我給她機會去做研究,要求她去找不同的學校,自己決定哪一個最適合她。讓她有自主權。每次她取得了一點進步,就鼓勵她,如果她付出了努力,我會說她做的很好,讚美她。所以我覺得在這些方面我可以幫助她達到她的目標,實現她的夢想。對她要有很高的期望,並讚美她為實現自己的目標付出的努力。」

莎莎:「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

在美國接受過教育的人,大部分都認同美國的教育是一個「愛」的教育,體現在老師和學生、家長和孩子、學校和社會之間,都是對學生人格和個性的發展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勵。即便有些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可是他們看到的是進步的一面,適時的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的價值。美國人對學習的概念也和東方人有所不同。下面我們和大家分享幾段我們在製作這期節目中聽到的有趣的經歷。

Marcie:「拿到成績單,衝出來的時候,他的媽媽說:太棒了!你拿到C了。你知道,那你要怎麼講哪。那個孩子就是很開心,抱他媽媽。」「他們看到的是他的進步。後來這個孩子做了藍帶的廚師,他進了法國的一家藍帶的廚藝學校,他去學做,他在五星級飯店,現在在做分子食物。我就是說,這種東西是行行出狀元,而且也沒有像說你一定要做什麼行業,這就是東方父母喜歡這樣子去激勵孩子。啊!你要做醫生,做什麼的,將來才能賺多少錢什麼的。他們不是,他們是說,你要做哪一行都可以,可是哪,你就說對社會有貢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覺得這就是最重要的。」

Yvonne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當年她5歲的兒子第一天上學,堅持要帶玩具去學校。Yvonne很怕老師批評自己的孩子,但是老師是怎樣對待這件事的哪?

Yvonne:「她說你帶這個玩具,他會拿出來玩。可是你有沒有想到他會拿出來玩,我會教他去分享這個玩具。這個東西對他是一種受益,可是對其他孩子也是一種受益。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我把這件事跟我們的一個在北京的朋友說了,她說你可不知道,同樣一件事發生在我們家孩子,北京孩子身上。同樣的,一邊大的孩子要帶一個小汽車上學,老師說死不行。這個孩子第一天上學就哭啊,以後再也不想去學校了。是很不一樣的教育。」

Yvonne自己是小學六年級時來美的,她最喜歡週末學校不留作業。

Yvonne:「我們從中國來到這邊很大的一個反差就是週末沒作業。你知道嗎,週五、週六、週日都沒作業,一周七天,三天都沒作業。那個時候家長就跟老師有這個反映了。老師說,你知道嗎,他們,我希望孩子啊在心裡帶回去的東西遠遠是比課本帶回去的東西多得多。他說你知道,你可以教孩子的東西很多、很多,並不一定是非的在書本上的那個學習才叫學習。你帶孩子出去玩,也是教他學習,也是教他很多東西,讓他看這個世界上很多、很多他沒有看過的東西。」

蘇松最欣賞美國老師的開放精神。當年來美上大學,歷史課上他指出了教授的錯誤,然而結果卻令他十分感動。

蘇松:「老師說,蘇松,你到書店去看一看,看一看我教的那本書,你不用買,你就是翻一翻看看,我把你的名字寫在裡邊了。他再版的時候,把錯誤的東西都改正了。他說,感謝蘇松同學幫助我指正了我的教科書的錯誤。」

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上講,恰到好處的表揚能使人產生積極的情緒,帶來的是自信。幫助孩子找到他的特長,並創造機會讓它得以發揮,孩子們就會有力量克服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難,用努力進取的態度去對待人生,走進美國的教育體系,我們發現其實美國精神很簡單,一句「你可以做到」甚至就可以概括。那麼,這句話,與其說它在預計一個結果,不如說它是在給予一種珍貴的助力。一種幾乎每個人都渴望和需要的珍貴的助力。那麼,從今天起,就請對你的朋友,你的孩子,你身邊的人,真誠的說一句「你可以做到」吧!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相關新聞
笨小子變天才 迪士尼動畫師:找出孩子生命中鑽石
【世事關心】生死之間2013版(一)
【世事關心】生死之間2013版(二)
【世事關心】生死之間2013版(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