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產商熱衷美國置業 或重蹈日本覆轍

人氣 39

【大紀元2014年04月06日訊】 (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2013年7月,來自台灣的張伊琲(Ifei Chang)在15分鐘電話交談後,決定加入總部位於上海的國有企業綠地集團(Greenland Holding Group Co.),領導這家中國地產公司在美國的擴張。三個月之內,她管理的項目規模已經達到60億美元。這是中國投資者向美國地產領域進軍的創紀錄步伐的一個縮影。《經濟學人》雜誌認為,中國企業應格外小心,以免重蹈日本的覆轍。

2013年10月,綠地集團達成初步協議,購入紐約布魯克林區大西洋鐵路貨場(Atlantic Yards)開發項目70%的股權,價值50億美元。此前,該公司在7月份買下了位於洛杉磯市中心一個住宅和娛樂綜合項目,價值10億美元。張伊琲一到洛杉磯就負責那個項目的開發,現在則開始四處尋找更多的投資項目。

自張伊琲在46樓的辦公室窗口可以俯瞰一大片空地,名為「大都會」(Metropolis)的綠地公司大樓項目將會在此拔地而起。她向《彭博商業週刊》表示,「….這種規模的項目和這樣的投資速度在中國非常常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信心可以做成這個項目。….」

和很多中國公司一樣,綠地集團正致力於在海外市場越來越多的投資規模數十億美元的項目。房地產研究公司Real Capital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中國公司在美國商業地產領域的投資僅僅在過去一年同比增長近10倍。曼哈頓是中國投資購地最集中的地方,其次是紐約其它區和洛杉磯。

綠地集團目前正在興建中國第一高樓。該公司也是中國在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最大投資者之一。綠地從加州教師退休金管理系統手中買入的「大都會」項目是一個總面積25,600平方米的綜合項目,包括酒店、住房和高端公寓。張伊琲說,項目會在五年之內完工,並爭取略早一點完成。

洛杉磯市長加西亞蒂(Eric Garcetti)在電子郵件中說:「這項十億美元級的投資不僅僅可以帶動洛杉磯市的經濟,帶來數百個就業機會,創造更多稅收,而且會在此建設世界級的設施,強化我們這個城市在美國,乃至國際上的吸引力。」

張伊琲介紹說,從布魯克林區大西洋鐵路貨場開發項目最初的開發商森林城公司(Forest City Ratner)手中買入大部分權益實際上只透過幾個電話、一頓晚餐及賣方高管團隊對綠地集團上海總部的一次訪問。她說,「三個星期以後,我們就達成了協議」。2013年10月簽署的備忘錄在12月成為了一份確定的合約。

張伊琲說,作為項目開發主體的合資企業,大西洋鐵路貨場有限公司的監管許可有望在年中獲得。該項目佔地8.9公頃,在2006年獲得初步批准,但是因為經濟衰退而一再延遲。綠地集團的投資將包括在布魯克林區的14幢公寓樓,當地的租金正在飆升。

張伊琲的國際化背景幫助她成為綠地集團實現雄心的最佳推動力。出生在台灣的她在家中五個女兒中排行第三,父親是來自大陸的老兵,母親是對子女抱有極高期望的「虎媽」。她說,從幼年開始對建築學就有一種執迷,在腦中對各種建築和街景寫下詳細註解。她父母的夢想在她從台灣畢業,考入耶魯大學之時得到了滿足。她在耶魯獲得建築學和環境設計兩個碩士學位。

張伊琲說,「我在美國的求學經歷告訴了我什麼是思想的自由,沒有邊界,就是那種牛仔精神。」

2013年,中國地產開發商在美國六個最大的都市圈瘋狂採購,購買了價值接近30億美元的已建成商業房地產項目,遠遠高於之2012年的3.353億美元。這個統計還不包括綠地集團的大都會和大西洋鐵路貨場項目,它們的投資總價值將在多年內逐漸計入。

中國最大的上市地產開發商萬科集團與紐約的地產商Tishman Speyer Properties LP合作,在舊金山的市場區南部開發一幢有655套住房的高層塔樓,稱作光明大廈(Lumina);萬科和投資夥伴阿比•羅森(Aby Rosen)的另一個合作項目已經在2月開工,這個位於曼哈頓中城的高檔公寓大樓將是萬科在紐約市的第一個項目。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將中國投資房地產市場的行為與日本上世紀80年代投資美國房地產市場的行為進行了比較,認為中國資本在海外的地產投資目前看上去就像是當年日本在美國的瘋狂收購。

1989年,日本三菱集團花費15億美元購買洛克菲勒中心的舉動一度被認為是美國衰落、日本崛起的象徵。但隨後日元升值、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經濟蕭條,開始了「失去的十年」。這一筆交易中,三菱集團損失超過10億美元。

《經濟學人》指出,中國投資者為避免重蹈三菱集團覆轍,從而小心謹慎地選擇投資,努力在交易中保持理性,「不要讓交易在眼淚中結束」。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實現美國夢 華裔移民房產逆勢上揚
中國資金外流加劇
中國富人到海外買房
華人「瘋搶」皇后區地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