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殯葬改革逼人自殺 因「蠢」還是因「私」?

人氣 15
標籤: , ,

【大紀元2014年05月31日訊】近日,安徽省安慶市傳來了六位年至耄耋的老人相繼自殺身亡的消息。此消息一出,就立即引起了社會民眾的普遍關注。或許人們很難理解,為何這些生命將至盡頭的老人會在所剩無幾的歲月中選擇自殺?如此突然而決絕的選擇到底又是出於怎樣的動因和隱情?對於這一幕幕自殺悲劇所引發的諸多難解的問題,老人子女的一句話似乎就能道破其中的因果緣由。

面對著父母的「求死」之舉,這些老人的子女都異口同聲的表示,老人選擇自殺的原因不過是為了避免6月1日後被政府強制執行變「土葬」為「火葬」的政策。或許生活在安慶地區以外的人對當地的喪葬習俗還不太瞭解,這個地區一直以來都是依據「土葬」的習俗來對逝者進行安葬。這裡的老人不但把「棺材」視為死後永遠的「棲息之所」,而且還歷來遵循著「死後不會立即下葬」的傳統。即便幾年後要下葬,也得按照舊俗進行土葬。對這些老人而言,喪葬的禮法道統堪比生命,「入土為安」才是順應天命的必然選擇。然而,官方在倉促之間下達的一道「火葬」的政令就等於剝奪了他們「死得其所」的權利,甚至逼迫他們放棄用一生去堅守的喪葬之禮以及靈魂深處的信仰。

於是,悲劇就在這樣的不可為而強為中發生了,一條政令就這樣在朝夕之間逼死了數條人命。儘管如此,一些人仍然認為,這些尋死的老人是由自身的迂腐守舊與不懂變通所致。無論是深埋地下,還是化為灰燼,生命已然結束,又有著怎樣的本質上的差別呢?何必為了舊風舊俗,甚至一些不可知的事情而跟政府較真,跟自己的生命較勁呢?

或許我們不得不承認,觀念的改變並非難於登天,移風易俗似乎也成了社會發展不可避免的趨勢;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甚為清楚的認識到,這種改變絕非一朝一夕所能速成,更不可在政令、強權的逼迫下一意孤行。

從3月25日安慶市政府下發《關於成立安慶市殯葬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到4月1日開始在城區實行「殯葬改革」,直到5月初再次通知,從6月1日起在整個地區正式實施,這前前後後總共進行「宣傳」告知的時間也不過二月有餘,更何況是深入群眾,臣服民心。事實上,由於時間倉促,大部份百姓一直將此項政令視為「小道消息」、「風聲」,似乎從未相信其存在的真實性;某村民組長在得知政令後,也將其形容為「突如其來」。大家還未來得及對那一紙公文進行確認、對官方消息明確獲悉,政府官員卻大張旗鼓的耍橫蠻幹起來。從收繳、砸毀當地村民死後用來土葬的棺木開始,強制執行「殯葬改革」的序幕便由此拉開。

可見,官方在推行「殯葬改革」的舉措間,更為看重的不是老百姓的反應與接受程度,而是在限期之內所能達到的目地以及收到的成效。如此,觀念中一直認定「土葬」是合乎禮法、風俗的鄉村老人,又怎能有時間和機會去試圖瞭解和接受新的喪葬方式,怎能在數月之間徹底改變原有的根深蒂固的喪葬習俗?既然改變維繫了幾十年的民間習俗是一件需要時間與耐心的難事,那麼,官方對政令的實施時間進行限定、對村民的棺木進行砸毀的舉動就顯得甚為愚蠢了。

除了愚蠢之外,當地官員急於求成、以功績為上的急功近利之心也可見一斑。在安徽省大規模推行「殯葬改革」的過程中,安慶官員一直認為該地區滯後的狀態是在「拖後腿」,政府部門「壓力很大」;同時提出「年底將全市平均火化率提高到50%,到2015年力爭達到70%,到2016年達到80%」。對於這次突如其來的強制「火葬」的舉措,一些公務員卻諱莫如深,似乎早就有了先見之明。去年當地發生的一樁因村民祭祀而引發山火、多名官員被問責的事件,他們認為這是直接導致安慶市政激進的推行「殯葬改革」的必然動因。也就是說,官方的一聲令下、強行而為,不過只是唯恐自身的現實利益受到損失,擔心自己的政績權位受到影響而已。在官員眼裡,「重於泰山」的是權位,「輕如鴻毛」則是民心、民意、民生。

儘管老人用「自殺」來表示不服與抗議的方式似乎顯得有些極端,然而,人們在這起突發事件中深深感到民眾的無奈與憤慨時,更能清晰的看到官方那張自私與霸道的嘴臉。為了自己的名利、地位,老百姓的權利與自由,對生死觀念、喪葬禮儀的信奉與堅守卻可以忽略不計。如果把這些間接謀害人命的行為視為「愚蠢」,那麼,縱觀中共官方過往的執政生涯,這兩個字可謂是貫穿始終的主線。

每一道愚不可及的政令在不得人心時,便會阻礙推行;在推行受阻時,便會強制執行;在強制執行後鬧出人命時,便會否認、推諉、不予回應。可見,從政者一旦犯上了蠢勁,其結果是多麼的可怕、且無以轉圜,而老百姓為其付出的代價又是多麼的慘痛、且根本無法彌補。只是「愚蠢」在表面,「為私」在心裏。理應為公者卻「為私」,這才是愚蠢的根源。

相關新聞
藏族神秘的葬禮—「天葬」
兩會突發事件不斷 天安門6老人服毒自殺
日本人的火葬
日本人的火葬 人氣 1690
青海兩藏民自焚身亡 數千人參加火葬儀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