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動亂衝擊油價 經濟學人:拖久不利油價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6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編譯報導)遜尼派伊斯蘭軍事組織「伊拉克與黎凡特伊國」(ISIL或ISIS)在伊拉克北部攻城掠地,《經濟學人》分析儘管近期油價稍微上漲,但短期對油價的影響不大,但綜觀中東、北非的油田情勢,長期卻不甚樂觀。

伊拉克北部陷入動盪,最受關切的不外乎油價。《經濟學人》6月21日的文章〈石油與伊拉克兩頭燒〉(Oil and Iraq Burning at both ends)分析,事件出現之前,國際油價穩定便極度仰賴伊拉克的原油輸出。專家預估,除了其他成熟油田持續生產外,伊拉克石油會持續提供低成本原油,產量將繼續增長。國際能源署(IEA)預期,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將從現在每天250萬桶(b/d)上升到2015年440萬桶,至2020年更將接近600萬桶;其他單位預估更高。

然而,文章內容並不如此樂觀,文中提到,1980年以來的戰爭、制裁及內部政局動盪,制約了伊拉克的石油生產潛力。伊拉克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中第二大生產者。今年3月,伊拉克的輸油管被破壞,伊拉克試圖恢復這個通道,以及投資南部油田,進行設備現代化的工作,現在看來機會有些渺茫。

恐怖主義難以避免

另外,武裝勢力6月18日襲擊伊拉克位在白吉(Baiji)的全國最大煉油廠,衝擊了石油供應。該油廠每天生產17萬桶原油及其他產品;除外銷外,還供給北伊拉克及巴格達所需。

文章分析,伊拉克的產油重鎮在南部,約占產量九成,儘管什葉派為主的該區被叛亂組織控制的機會很小,但由於政治不穩定,恐怖主義及破壞卻難以避免。伊拉克欲從上一輪、2006年的宗派衝突中恢復過來還需要時間。

庫德族欲增加輸出

稍微可以慶幸的可能是半自治狀態的庫德族地區正加強石油出口。有2艘在土耳其地中海吉漢港(Ceyhan)靠岸的油輪正準備載運該區石油,其數量是本月最多的前2名。

日前庫德族接管了北部石油重鎮基爾庫克(Kirkuk)的油田,並宣稱他們將在幾天內接通基爾庫克與他們自己的石油出口管線。

不過,因為伊拉克中央政府發出警告,表示將起訴所有涉及這宗非法石油輸出的人,買家也因此感到焦慮不安。

石油顧問公司能源面向公司(Energy Aspects Ltd.)專家沈恩(Amrita Sen)說,儘管對庫德族的遭遇感到同情,但外人還是優先與伊拉克站在一起。

油田動盪 產能萎縮

壞消息不只這一椿,也有其他油田面臨災難。曾經每天出口40萬桶石油的敘利亞,現在的產出是零。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利比亞,產量也正在萎縮。2011年內戰結束後,利比亞以驚人速度恢復到每天生產150萬桶石油,雖然現在利比亞還是產油大國,但產量已跌到不到100萬桶。

沈恩表示,外界愈來愈擔心當地的動盪及生產閒置將嚴重打擊利比亞已經脆弱的石油產出。總體而言,伊拉克的油田停止生產愈久,造成的損害也愈大。

文章還分析,現在全球股市都很強勁,伊拉克事件對油價的影響,其心理預期因素大於實際供應因素。在衝突激烈的時候,布蘭特原油小幅上漲。而實際供應上,沙烏地阿拉伯的產量可以提高到每天100萬桶,美國也可釋出戰略石油儲備(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減緩對短期供應的威脅,但中期前景「暗淡」。文章總結「石油的質與量不一定會照著工業化國家的預期走。但運氣不好可能馬上就走錯路了。」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伊朗佔領伊拉克油井  國際油價走揚
伊拉克動亂震驚市場 油價飆漲
伊拉克暴力升高 油價近115美元
伊拉克動亂 原油漲幅達一年單週之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