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努力的天才——鋼琴家陳宣堯專訪

人氣 1582
標籤:

【大紀元2015年11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蕭桐美國華盛頓DC報導)27歲,很多人也許還在尋找人生的目標、也許還在掙扎於平衡現實與理想,但陳宣堯卻已經斬獲多項國際頂級鋼琴大賽獎項。究竟是怎樣的經歷,讓這位27歲的華裔鋼琴家在西方古典樂壇上嶄露頭角呢?讓我們看看陳宣堯(Sean Chen)自己怎麼說。

天份與努力

2013年獲得美國鋼琴家協會大賽DeHaan Classical Fellowship首獎、範·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水晶獎;2015年獲莉奧洛.安納伯格表演與視覺藝術獎金(Leonore Annenberg Fellowship Fund for Performing and Visual Arts),陳宣堯卻始終不認為自己是天才。「我不是天才,從5歲開始彈琴,我一直都在努力。我不否認我有音樂天分,在8、9歲時,天分或許有利於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但如果要走音樂這條路,沒有努力是不行的。」

對於努力,陳宣堯有自己的定義:勞其筋骨是基礎,更重要的是苦其心志。「到了茱莉亞音樂學院後,周圍的人都很有才華,這時你怎麼才能脫穎而出呢?只有努力。但我所說的努力,不單指努力練琴,還需要思考音樂對你的意義,比如去聽音樂會的時候,你可以想想『如果是我的話,會怎麼演奏?他的演奏,哪些部分對我的胃口?哪些部分我不喜歡?』努力還包括,欣賞各種各樣的音樂,想想自己還能在哪些部分有所提高;還要積極聯絡,給相關人士發送郵件討論各種想法、尋求合作機會。所以,勤奮不僅僅是只體現在練琴方面。」

陳宣堯(Sean Chen)(範·克萊本基金會提供)

陳宣堯認為鋼琴家走的是一條孤獨求索的路,每天數小時的練習,對每一個音節音準的反覆琢磨,沒有對音樂的追求與熱愛是堅持不了的。「只為彈奏而進行的練習會消磨人的意志,彈奏會變成折磨。只有心中有對音樂的愛和熱情,才能將本來枯燥的過程變得有趣和多彩。」

用生命來豐富的音樂才能打動人

在演奏之餘,陳宣堯的興趣從作曲、電腦科學到各種運動,十分豐富。「音樂需要用人生的各種經歷來豐富,只有有故事的人演奏出來的音樂,才能打動人,因為它是『活』的。」鋼琴演奏有「死」的技巧部份,但真正能讓人脫穎而出的,是「活」的音樂靈魂。

「音樂之餘我會去看電影、聽交響樂、讀文學作品、參觀博物館,或者與朋友家人做運動。一個音樂家的閱歷、經歷和文化素養越高,其作品就越能打動人。我的老師Jerome Lowenthal本科學位修的是法國文學,他所彈出的韻味是我永遠無法彈出的,因為他將自己從法國文學中吸取的養分,投入在自己的演奏中。任何一個好音樂、好作品,都是和人的生活體驗、情感相連的。」

如何看待榮譽

儘管獲獎無數,但得獎對於陳宣堯來說,與其說是成績,不如說是挑戰。「獎項可以讓公眾認識你,這也是我參加比賽的動力之一。但是得獎之後,建立個人風格和口碑更重要。我不希望若干年後,當別人提起陳宣堯,會說:『哦,就是那個克萊本水晶獎得主』,或者『那個是莉奧洛·安納伯格獎金得主』。我希望別人記住我,是因為被我的演奏打動,進而認同我的藝術風格。」

陳宣堯(Sean Chen)(範·克萊本基金會提供)

得獎與否,陳宣堯認為更多的是靠天時地利人和。「一定程度上來說,贏得比賽其實靠的是運氣。在參加了很多比賽後,大部分選手都已經互相認識了,對彼此的水平都很了解,他們都是傑出的鋼琴家。比賽前,大家要做很多準備並努力調整自己的狀態。但你無法掌控評委的喜好以及其他選手的發揮,現場有太多不可控因素,比如可能哪個評委吃壞東西,使他在你演奏時沒法集中注意力。當你發揮很好的時候,你當然可以肯定自己的成就,但也要想想『如果這場比賽在另一天舉辦,得獎的可能就是其他人了』。比賽有點像場遊戲,你得清楚自己的長處是甚麼,不可以太自負,比如自己最適合彈奏哪首曲子、哪個時機比較好、怎樣準備。參加比賽經驗越豐富,越了解自己的優勢。」

選擇,冥冥中自有天意

從朱莉亞畢業後,陳宣堯轉赴耶魯大學修讀藝術學位,追隨鋼琴名師陳宏寬深造,並於2014年畢業。目前,他正在進行一系列世界巡迴演出。提及人生的下一步,陳宣堯認為,自己人生的又一個選擇點即將到來。「我的人生一直在選擇的過程中,其實直到上大學前,我也沒有確定一定要一輩子彈鋼琴。」

高中畢業後,他被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和茱莉亞音樂學院同時錄取,最終他選擇在茱莉亞音樂學院攻讀本科和碩士學位。「人生很有意思,往往一個不經意的轉折就會完全改變軌道。所以我覺得,人生,順勢而為就好。」

是否已經獲得成功?陳宣堯認為自己才剛剛起步。「人生就是不斷的作出選擇,做出一個選擇時,就是下一個選擇的開始。同樣,一個選擇的成功或失敗,不能定義人生的成功與否。」

經典需要時間的沉澱

陳宣堯認為,一部作品、一門藝術的好壞只有時間能評判。「欣賞音樂有不同的層次,你可以欣賞樂曲的表層含義,但如果你再深入思考、聽上個十五遍,每一遍你都能體悟到不同的含意。這一點對於古典音樂來說尤為明顯。尤其是沒有歌詞的樂曲,人們會自己聯想不同的意義。時間是選擇之手,大浪淘沙,留下的是人類藝術最精華的部份。無論你是十歲、還是五十歲,聽聽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音樂,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領悟。因為這些作品都是熬過時間的篩選,一代代流傳下來的,我想這就是古典音樂成為經典的原因。」

更多內容,請關注新唐人電視台《生活嚮導》華府版。新唐人電視台華府網頁www.ntdtv-dc.com

責任編輯:夏實

相關新聞
專訪旅奧地利鋼琴家解曉菁談音樂創作
鋼琴家陳瑞斌受邀主流演奏
鋼琴家陳毓襄專訪:挑戰不可能
鋼琴家薛嘯秋25歲生日改名「薛汀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