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努力的天才——钢琴家陈宣尧专访

人气 1582
标签:

【大纪元2015年11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萧桐美国华盛顿DC报导)27岁,很多人也许还在寻找人生的目标、也许还在挣扎于平衡现实与理想,但陈宣尧却已经斩获多项国际顶级钢琴大赛奖项。究竟是怎样的经历,让这位27岁的华裔钢琴家在西方古典乐坛上崭露头角呢?让我们看看陈宣尧(Sean Chen)自己怎么说。

天分与努力

2013年获得美国钢琴家协会大赛DeHaan Classical Fellowship首奖、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水晶奖;2015年获莉奥洛.安纳伯格表演与视觉艺术奖金(Leonore Annenberg Fellowship Fund for Performing and Visual Arts),陈宣尧却始终不认为自己是天才。“我不是天才,从5岁开始弹琴,我一直都在努力。我不否认我有音乐天分,在8、9岁时,天分或许有利于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但如果要走音乐这条路,没有努力是不行的。”

对于努力,陈宣尧有自己的定义:劳其筋骨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苦其心志。“到了茱莉亚音乐学院后,周围的人都很有才华,这时你怎么才能脱颖而出呢?只有努力。但我所说的努力,不单指努力练琴,还需要思考音乐对你的意义,比如去听音乐会的时候,你可以想想‘如果是我的话,会怎么演奏?他的演奏,哪些部分对我的胃口?哪些部分我不喜欢?’努力还包括,欣赏各种各样的音乐,想想自己还能在哪些部分有所提高;还要积极联络,给相关人士发送邮件讨论各种想法、寻求合作机会。所以,勤奋不仅仅是只体现在练琴方面。”

陈宣尧(Sean Chen)(范·克莱本基金会提供)

陈宣尧认为钢琴家走的是一条孤独求索的路,每天数小时的练习,对每一个音节音准的反复琢磨,没有对音乐的追求与热爱是坚持不了的。“只为弹奏而进行的练习会消磨人的意志,弹奏会变成折磨。只有心中有对音乐的爱和热情,才能将本来枯燥的过程变得有趣和多彩。”

用生命来丰富的音乐才能打动人

在演奏之余,陈宣尧的兴趣从作曲、电脑科学到各种运动,十分丰富。“音乐需要用人生的各种经历来丰富,只有有故事的人演奏出来的音乐,才能打动人,因为它是‘活’的。”钢琴演奏有“死”的技巧部分,但真正能让人脱颖而出的,是“活”的音乐灵魂。

“音乐之余我会去看电影、听交响乐、读文学作品、参观博物馆,或者与朋友家人做运动。一个音乐家的阅历、经历和文化素养越高,其作品就越能打动人。我的老师Jerome Lowenthal本科学位修的是法国文学,他所弹出的韵味是我永远无法弹出的,因为他将自己从法国文学中吸取的养分,投入在自己的演奏中。任何一个好音乐、好作品,都是和人的生活体验、情感相连的。”

如何看待荣誉

尽管获奖无数,但得奖对于陈宣尧来说,与其说是成绩,不如说是挑战。“奖项可以让公众认识你,这也是我参加比赛的动力之一。但是得奖之后,建立个人风格和口碑更重要。我不希望若干年后,当别人提起陈宣尧,会说:‘哦,就是那个克莱本水晶奖得主’,或者‘那个是莉奥洛·安纳伯格奖金得主’。我希望别人记住我,是因为被我的演奏打动,进而认同我的艺术风格。”

陈宣尧(Sean Chen)(范·克莱本基金会提供)

得奖与否,陈宣尧认为更多的是靠天时地利人和。“一定程度上来说,赢得比赛其实靠的是运气。在参加了很多比赛后,大部分选手都已经互相认识了,对彼此的水平都很了解,他们都是杰出的钢琴家。比赛前,大家要做很多准备并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但你无法掌控评委的喜好以及其他选手的发挥,现场有太多不可控因素,比如可能哪个评委吃坏东西,使他在你演奏时没法集中注意力。当你发挥很好的时候,你当然可以肯定自己的成就,但也要想想‘如果这场比赛在另一天举办,得奖的可能就是其他人了’。比赛有点像场游戏,你得清楚自己的长处是什么,不可以太自负,比如自己最适合弹奏哪首曲子、哪个时机比较好、怎样准备。参加比赛经验越丰富,越了解自己的优势。”

选择,冥冥中自有天意

从朱莉亚毕业后,陈宣尧转赴耶鲁大学修读艺术学位,追随钢琴名师陈宏宽深造,并于2014年毕业。目前,他正在进行一系列世界巡回演出。提及人生的下一步,陈宣尧认为,自己人生的又一个选择点即将到来。“我的人生一直在选择的过程中,其实直到上大学前,我也没有确定一定要一辈子弹钢琴。”

高中毕业后,他被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和茱莉亚音乐学院同时录取,最终他选择在茱莉亚音乐学院攻读本科和硕士学位。“人生很有意思,往往一个不经意的转折就会完全改变轨道。所以我觉得,人生,顺势而为就好。”

是否已经获得成功?陈宣尧认为自己才刚刚起步。“人生就是不断的作出选择,做出一个选择时,就是下一个选择的开始。同样,一个选择的成功或失败,不能定义人生的成功与否。”

经典需要时间的沉淀

陈宣尧认为,一部作品、一门艺术的好坏只有时间能评判。“欣赏音乐有不同的层次,你可以欣赏乐曲的表层含义,但如果你再深入思考、听上个十五遍,每一遍你都能体悟到不同的含意。这一点对于古典音乐来说尤为明显。尤其是没有歌词的乐曲,人们会自己联想不同的意义。时间是选择之手,大浪淘沙,留下的是人类艺术最精华的部分。无论你是十岁、还是五十岁,听听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音乐,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领悟。因为这些作品都是熬过时间的筛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我想这就是古典音乐成为经典的原因。”

更多内容,请关注新唐人电视台《生活向导》华府版。新唐人电视台华府网页www.ntdtv-dc.com

责任编辑:夏实

相关新闻
专访旅奥地利钢琴家解晓菁谈音乐创作
钢琴家陈瑞斌受邀主流演奏
钢琴家陈毓襄专访:挑战不可能
钢琴家薛啸秋25岁生日改名“薛汀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