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民族自治和自決——第二屆蒙漢民族與民主問題研討會材料之十四

寶音圖:淺談內蒙古社會變遷狀況

日本桐陰橫濱大學法學研究科 寶音圖

人氣 168

【大紀元2015年12月11日訊】一,題目:淺談內蒙古社會變遷狀況

二,關鍵詞:內蒙古、社會、環境、當代史、大躍進、宗教、文革、變遷

三,內容摘要:

研究中國當代政治經濟歷史的學者們經常把當代史分為兩個階段來研究:

A –1949年—1978年;B–1979年—2009年(或至今)

研究內蒙古當代史的學者也分為兩個力時間短來研究:

A–1945年8月—1978年;B–1979年–2009年(或至今)

1,問 題 所 在

從政治歷史宗教等角度闡述內蒙古社會變遷、生態環境發生變化的關鍵性問題。以多民族組成的中國,為了達到其統合目的,對周邊地區實施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已過半個多世紀。既然官方說「民族問題已經解決,各民族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平等地發展」,但是在現實當中頻繁發生著各種民族問題。新疆、西藏等地區所施行的一系列政策的母體,大體上是內蒙古的版本。之所以,要瞭解內蒙古社會變遷的狀況是為揭開民族問題的各種癥結會有所幫助。

2,各種問題:1947年10月—1979年 內蒙古與大陸同時發生的政治運動之區別

相同: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三反、民主人士的社會主義改造、宗教界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互助組/互助社、反右派鬥爭、人民公社、大躍進、文革

不相同:性質和特徵上不一樣: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是不同民族、加害者和被害者也不同的民族、土地改革–放牧地減少、開墾–沙漠化、宗教改造–意識形態變遷,道德系統被散架、大躍進–土地、草場減少–沙漠化、文革–還沒有真相

3,有關數據和解釋:

沙漠化現象嚴重:內蒙古地區歷史上由於氣候乾旱、自然資源貧乏,利用困難等原因而成為古代經濟落後的地區,是許多遊牧部族先後活動的場所。18 世紀中葉以後,特別是進入 20 世紀以來,內蒙古地區的人口隨著幾次大規模的移民拓荒而迅速增長。1960年開始砂漠化迅速。自治區的使用可能草原面積,由1960年的82萬k㎡,到1999年減少成38萬k㎡。1949年成立的新中國,推行非移動性農牧業。為了糧食增產的必要大量漢族進入內蒙古,導致人口猛增。(平均每1k㎡:1953年50 人→1983年16.3人)。如此的社會變化導致生活方式開始變化,增加了開墾、開荒的惡劣狀況。

內蒙古砂漠化問題是由民族文化問題、資源能源問題、経済全球化問題等等問題集中在一起,增加了其複雑化(參照兵軍先生的博士論文,日本東洋大學社會學研究科社會學博士論文(2012年):《對內蒙古地區砂漠化問題在中國媒體上刊載的新聞報道分析》。

宗教變遷:中華民國時期的宗教政策相對而言比較寬鬆、溫和,甚至偽滿時期也有建立了喇嘛學校,日本喇嘛與蒙古人喇嘛之間有交流交往,原來的寺廟、佛像佛經等基本上保存下來。1947年5月成立的內蒙古自治政府提出宗教自由政策,維護公民能持有信仰的自由,同時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當初內蒙古自治政府主席烏蘭夫時期,建立了《內蒙古喇嘛協會》。針對與此政策,中央政府即時建立了《中國佛教協會》和《內蒙古佛教協會》。在1948年開始進行的土改運動中大量寺廟被破壞、多數佛經佛像被燒燬,無數喇嘛被處決或被還俗。後來的四清運動及文革時期,喇嘛基本上都被還俗,寺廟也沒留下幾所。目前,習近平上台之後,提倡信仰佛教。前不久,前總理李鵬之女李小琳親自去內蒙古某寺廟,燒香拜佛,是典型的信號。但是,所有寺廟裡的喇嘛,都歸屬於宗教事務局管轄,向他們發的指令是提倡「愛國宗教」,喇嘛裡面也有黨員。宗教信仰的破壞導致社會道德系統的散架,人們已經失去原來的道德價值理念。這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謀殺。

経済狀況:官方研究指出,改革開放30多年內蒙古的經濟騰飛發展,尤其新千年初期開始,內蒙古的GDP增長速度很顯著,連續幾年全國第一。煤炭儲藏量和開發噸數超過山西省,進入全國首位。但是蒙古人的人均GDP往往跟不上全國平均指數的增加。地方政府債務嚴重,不少旗縣政府借錢發工資。胡錦濤主席時期的2003年開始,全國大多數地區免交農業稅,內蒙古地區2005年才開始免交農牧業稅。對農村牧區的這種舉措,與江澤民主席時期的1992年-2002年相比減少了農牧民的經濟負擔,但是2008年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及大陸迅速的通貨膨脹率影響,已經吃盡那些微不住道的免稅優惠政策。再加前總理朱鎔基時期1997年開始舉行了分稅制,大量稅務權利都集中在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只能依靠賣地或靠房地產增加各自的GDP。中央政府提出的對於主張官員的考核,以用GDP的增長數字來晉陞標準,地方政府隨心所欲增加各自的GDP數字。其結果地方政府債務和銀行壞賬日愈增加。上世紀90年代初期提出並執行的西部大開發政策下,眾多企業進入內蒙古地區,進行開發資源。當時中央政府提出招商引資、對外地企業減免稅務等優惠政策,導致開發礦產的企業在內蒙古地區進行挖礦競賽。

進入本世紀初期,東南部沿海地區以及中部地區的環境污染很嚴重,尤其重金屬污染很嚴重,得到中央政府的重視也受到國際社會的嚴厲譴責。從此沿海地區和中原地區的污染企業開始往內蒙古、新疆轉移,繼續污染環境。中央既然提出多次文件阻止企業對環境帶來的嚴重污染,但是地方保護主義和官僚主義以及左傾思想的影響,內蒙古地區出現官商勾結、惟利是圖、污染環境的新式競賽。這樣情況下不僅是內蒙古的蒙古族,連漢族也受到經濟上的冷落,改革開放的紅利早已被環境污染的弊病吃盡。改革開放之後幾十年,既然農牧民的經濟生活條件比以前好轉,但是祖祖輩輩保護下來的空氣、土地、水質等立體性污染,對他們的心理帶來了恐懼感,不少農牧民對於自己的未來生活感到沮喪。這種污染是人類社會的歷史上罕見的,發達國家曾經在發展的途中既然有過污染環境的前例,但是他們為清除污染付出了血的代價。

教育:1993年開始「學校合拼」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孩子們失去父母親的愛心。教科書內容尚缺民族文化理念的內容,也尚缺道德體系的教育。教育指導思想和人性化教育上與發達國家無法相比。

未來課題:承建市民社會,提高公民的環境意識,還原歷史真相,提倡人権知識的傳播,提倡宗教自由,提高公民的參政與政意識。

(2015年11月28日在德國科隆第二屆蒙漢民族與民主問題研討會上的發言)

責任編輯:趙元

相關新聞
大爆光﹕韓戰﹑大躍進﹑文革﹑林彪事件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冉雲飛:政治強姦的視覺記憶
日共黨員:三年自然災害乃無可爭辯的人禍
吳少華:中華兒女蒙難中原係列(二十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