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復航機師搏命換市民安全 網友慟:願負子女學費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徐翠玲、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復興航空一架從台北飛往金門的班機,4日上午從台北松山機場起飛後發生墜河意外,救難人員5日凌晨尋獲正、副機長廖建宗、劉自忠遺體。墜機空難影像傳出後成為專家研究焦點,美國多名前飛航督察官員認為,機師明顯在引擎失去動力下避開大樓而墜河,這樣的事件仍有生還者,就像奇蹟一般。

除拆水門延遲時間 柯文哲:救災做得不錯

台北市長柯文哲5日上午視察北市災害應變中心表示,他要感謝復興航空駕駛,盡力讓飛機墜毀在基隆河,據了解,飛機離高壓電線最近只差5公尺,如果當時掃到電線,大台北有一半會停電,「但駕駛還是盡力……」,柯文哲說到此也哽咽得無法繼續。

對於救災行動,柯文哲表示,原本沒想到要在河堤內動用700噸的大吊車,所以打穿堤防水門時花掉3小時,以後會再做檢討,「至於其他作業,我看做得相當不錯」。他跟工務局長討論後認為,水門既然打穿,將來就做成活動水門,讓大型機械可以進入河堤內。

復興航空空難事故現場由台北市副市長鄧家基指揮,他說明第一時間以搶救旅客為優先,但還要考量防火,需注意油箱位置,以免引起爆炸;國軍從桃園帶來浮橋也花了2小時,這段時間內只靠消防隊員跟國軍用小型膠艇救災,用人力和斧頭打破機艙後,發現行李充滿機艙,要先移開才能進入水下救援旅客,這些都是搜救時碰到的困難。

美國專家:機師奇蹟救人

而據中央社報導,全球飛航史上,少見墜機意外前的影像片段,復航空難清晰的錄影,成為國際飛安專家研究失事的寶貴紀錄。事故傳出後至今有15人生還,救援行動迅速,美國媒體也多認為是奇蹟、難以置信。

前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監察員蘇西(David Soucie)在CNN表示,從畫面看,兩個螺旋槳未同步運作,引擎此刻通常會進入自動飛行狀態,但機師可能轉為手動,以避免機身撞擊建築物;機師飛航期間兩度轉向,第一次轉彎爬升未見引擎運作,第二次轉向明顯是為了降落水上,相信是駕駛試圖降落河中減少傷亡。

正駕駛廖建宗直到墜機殉職前一刻,仍奮力避開高樓建築,被讚表現英勇。有目擊者稱,客機墜機前差3公尺險撞樓;也有網友標出飛行軌跡,發現機組人員都盡量沿著河岸飛行、避開市區,紛紛向機組人員致敬。

事後有獲救者的家屬、網友Ppibrother轉述獲救家人說法,稱飛機起飛30秒左右,就發現發動機熄火、左側機身傾斜,機長奮力一拉,將機身微微提高後又隨即往下墜,隨即就滅頂河中;但也感謝機長這一拉,避免飛機墜落市區,若是撞到任何一棟建築物,後果恐不堪設想。

在廖建宗遺體未被找到前,蘇姓鄉民(Kai0601)「林北台商大」在PTT發文,讚揚機師很偉大,一念之間救了許多人,可能包含許多人的親友,「如果廖機師的家人願意的話,小弟願意全額負擔他的小孩所有學雜費。即使他有高額的撫卹, 甚至他有幸能生還的話,我也要這樣做。這是對一位英雄的致意!」◇

責任編輯:陳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