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建築秩序 尚待春天——訪黃南淵

謝平平台中

人氣 52

【大紀元2015年04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平平台灣台中報導)高雄世運館落成的剎那,打破台灣無法完成國際標的糗名!但當我們欣賞建築大師的設計時,不妨思考一般民眾居所的建築美學,並是否因此創造新的文化內涵?台灣建築美學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黃南淵表示,「建築美學」並不與億萬豪宅劃上等號,「能為人與環境找出生活協調、兼具創意與品味的溫馨住宅,就是美學建築!」

黃南淵曾任職北市府工務局副局長、北市府副祕書長與內政部營建署署長,因公多次赴美國、日本研修,走訪這些與台灣不同的國家,他確實感到「城市的抱負能從其建築規劃看出來」。因此,當年基隆河截彎取直後,他便以打造「一流城市水岸景觀」為目標進行大直水岸(明水路)的規劃。

與建築界並肩一甲子,黃南淵對建築美學經濟有獨到看法。(謝平平/大紀元)

當年,台北其他堤防邊的道路約6至8米寬,受限於建築法規,只能蓋4層建築物,堤高屋矮,哪裡還能擁有水岸景觀?台北市都發局在規劃明水路時,刻意退縮50公尺,加上配合道路景觀設計,果然一舉成為台北最棒的水岸豪宅區,令人流連忘返。

黃南淵認為,密度控制、綠地比例、完善的公共設施等設計都是國外重視的,台灣應該多採用,去除高容積獎勵的思維,重視土地的歷史風土價值,才能打造城市不同的風貌。

卓越建築 綠色與人文兼具

而幸運的是,當台灣國民所得提高,部分建商開始將綠建築、人文思維放入作品中;透過「國家卓越建設獎」的推薦,他們得以參加全球卓越建設獎(FIABCI Prix d’Excellence Awards),台中市就有3個建案陸續獲獎——品臻邸(龍寶建設,2014銀獎)、麗晨朗朗(麗晨建設,2014銀獎)、似水年華(鼎富力,2013永續發展類銀獎)等,將台灣實力展現於國際上。

「國家卓越建設獎」至今已經第10年,但每年仍會針對評選標準進行微調,以符合現狀,是台灣理想色彩較濃的建築評選獎項。一般民眾要選擇好建案自住,除了可以參考得獎建案之外,黃南淵表示,最基本的評分標準就是住宅自然通風程度與採光日照是否足夠,因為住在優質的環境,才能享受,使人心情愉悅,是「地段增值性」無法買到的。

責任編輯:羅令尹

相關新聞
都計法修正三讀 容積移轉可折算代金
國家卓越建設獎  府城獲11項大獎
日照權受阻 30住戶街頭抗議
國家卓越建設獎 雲林再度全壘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