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家政府部門發布一份「特急」文件

人氣 16
標籤: ,

【大紀元2015年05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近日,外媒披露中共財政部、央行和銀監會日前推出了一份「特急」文件,文件是一項幫助地方政府對數萬億美元債務進行重組的大規模刺激計劃,同時還要求銀行擴大信貸規模以應付中國經濟增速出現進一步放緩的問題。

中共央行推出類似QE政策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共財政部、央行和銀監會三家政府部門日前聯合發布了一份標有「特急」字樣的文件,三家政府部門在文件中列出了一系列推動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計劃的措施,該計劃是中共政府最重要的經濟救助計劃之一。

該文件表示,中共央行將允許商業銀行使用所購買地方政府債券作為從央行獲得各種低息貸款的抵押品,這一計劃的力度超出外界預期。此舉的目標是向中資銀行業提供更多資金來發放新貸款。這份文件是發給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政府的。

據知情官員稱,中共央行決定將地方債納入抵押品範圍,大大拓寬了其發放給商業銀行的貸款種類。根據該指示,新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可被商業銀行用作抵押品向央行申請各種貸款,不論期限長短。

大華繼顯的中國經濟學家朱超平認為,中共央行正利用這個機會向商業銀行提供低成本資金以引導利率下降,這將起到類似於量化寬鬆的效果。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劉煜輝表示,中共央行此舉也可以看做是另類版的央行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一些經濟學家稱,實際上一項規模堪比2008年底推出的5,860億美元刺激計劃的新刺激方案正在醞釀之中。瑞穗證券(Mizuho Securities)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未來還有多種寬鬆工具有待啟用,本次刺激措施規模將和上一次相當。

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

2015年以來,中共公布的各項經濟數據均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持續下滑,上週,中共發布了一系列令人失望的經濟數據。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前四個月不含農戶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同期增長12%,為2000年12月以來最慢增速。4月工業增加值和零售額也不及預期。

中國銀行業發放新貸款的規模也不及市場預期。4月新增貸款7,079億元人民幣,低於3月的1.18萬億元人民幣,也低於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11位經濟學家給出的9,500億元人民幣的預期中值。4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10.1%,經濟學家的預期中值為增長12%。

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中共央行去年11月份以來已經數次降息和降準,但這些措施到目前為止未能起到刺激新需求的作用。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中共地方政府和企業正疲於應付巨額債務的償還問題。借貸成本依然處於高位,而低通脹率則加大了企業和消費者償還貸款的難度。截至2014年底的最新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地方自行上報的債務總額約為人民幣16萬億元,較2013年6月公布的數據增長近50%。一些分析師的預期更高,約為人民幣25萬億元。在融資成本上升及違約增多的情況下,銀行業也不願下調貸款利率。

中共財政部去年發布47號文件與地方債務切割,允許地方政府發行政府明確擔保的新債以置換現有債務(借新還舊)。其目的在於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資成本,為地方政府爭取更多償債時間。但是這些新債上個月推出時受到銀行冷落,銀行認為與融資成本相比新債收益率過低。因此中國許多地區,包括江蘇、安徽和寧夏,都出現了地方債發行延遲或計劃推遲的情況。

經濟持續疲軟意味著各級政府財政收入下降,投資大型項目的能力被削弱,而大型項目投資是以往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

有網民表示:「有人在2008年竟然放言拯救美國,拯救歐洲,拯救世界,短短的幾年過去了我們發現自己也在泥淖裡,經濟發生問題必須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否則必將付出沉重代價。」「有些地方政府的債務如果只靠每年財政收入來償還差不多得到下世紀中葉,所以央行沒辦法只好打開印鈔機了,只是國民的財富再一次縮水。」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金融時報:中國新房地產開發土地下降25%
中共試圖控制地方債規模 違約危機或增加
外媒:中共將地方債轉市政債券 投資者或承擔損失
各地市長將被削權 中共43號文件或改變政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