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對話 新華社和外媒報導南轅北轍

人氣 110

【大紀元2015年07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馬麗編譯報導)中美第七輪戰略與經濟對話(SED)結束了,然而讀一下中共喉舌媒體和美國媒體這次對話的報導,會讓人感到困惑,這真的是在報導同一個事件嗎?

據布魯金斯學會網站報導,包括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在內的中共各大媒體,都「盛讚」第七輪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成功」,稱雙方在經濟方面「達成70多項成果」,在戰略方面「達成120多項成就」。

中共媒體稱雙方「態度積極」,使得「先前某些敏感問題帶來的消極因素一掃而光」,這些消極因素包括導致中美關係緊張的南海對峙和網絡間諜活動。

上週五新華社在一篇題為《海外媒體關注中美對話取得廣泛共識》的文章中說:主要的國際媒體包括美聯社和紐約時報,都認為中美「對話與磋商成果顯著」等。

然而布魯金斯學會網站說,美國新聞媒體對中美對話的報導卻遠遠沒有中共媒體那麼熱情,很多美國的新聞媒體並沒有把中美對話作為頭版頭條,讀者需要點開網站才能從一個角落裡找出相關報導。比如紐約時報對這次對話的報導就深埋在商業板塊。

不僅不重視,大多數美國媒體的報告基調都很悲觀。華爾街日報、彭博和美聯合都在標題中用了「緊張」這個詞形容中美關係。跟中共媒體大而空的評論不同,美國媒體明確列出雙方對峙的頭疼話題:中共在南海進行的填海工程和中共通過網絡盜竊傷害美國企業。

對於雙方會談的最終結果,大多數美國媒體的報導與華爾街日報的結論一致,那就是:討論是「坦率」的,但「在任何話題上幾乎都沒有取得進展。」

美聯社引用克里的話說,雙方「同意在網絡活動方面完善行為準則,」然而這次會議結束後發布的結果並不包括中共對網絡攻擊問題上的承諾。美聯社報導,對於南海問題,中共堅持認為自己的行為「無可非議」。

對中美雙方期待都很高的經濟會談成果,美國媒體也持負面態度。關於中共想加入的「一籃子貨幣計劃」,美國認為中共需要進一步「開放其金融體系」。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時代:新華社Twitter賬號追日本色情女優
王榮調職消息被新華社放入「直通中紀委」
前新華社香港社長透露胡錦濤就其回國表態
新華社的兩會文章 被指鬧了兩個笑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