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中国在全球老龄生活指数排名乐观?

人气 216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9月13日讯】在一项由96个国家参与排名的“全球老龄生活指数”中,中国位列第52位。于是,各大网媒的标题中纷纷写着,“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居全球中等水平”、“全球老龄生活指数排行中国位列‘中等’”云云,似乎“中等”二字已成为彪炳中国老人生活幸福的最有力的词汇。

除此之外,在该指数的4个分项评估中,“有利的社会和环境”被评估为“质量最高”,排在第28位,理由是“中国老年人的安全感、公民自由感和对公共交通的满意率这三个指标均高于亚太地区平均水平”;在“个人能力”方面,中国的排名也较为靠前,理由是“55到64岁的中国人中,有59.6%的人依然处于工作状态”;而中国老人的健康状况也“位居中游”,理由是“数据显示,60岁的中国人预期还有19年的寿命,可以再健康生活16.8年”。

如果说,仅此三项就能让我们充满乐观,那些深谙现状的人恐怕是要按捺不住,急于站出来驳斥几句了。因为这里的每一项结果及其依据都会让人感到离现实太遥远。中国目前这个对老人“扶不扶”都要争论很久的社会以及污染遍及的环境真的会让他们拥有安全感吗?如果说溜溜公园、跳跳广场舞就能算作是“享受自由”,那么我们也必须承认,这项“专利”目前只尚属城市中心的老人所有。至于说对公共交通是否满意,老人们或许就要相视苦笑了。因为当他们拿出无需买票的老年证、缓慢的抬脚上车之时,一些司机或售票员嫌恶的目光对他们来说,实在是犹如“芒刺在背”。

而对于其它两项——所谓“个人能力”、“健康状况”未给予差评的理由则更加牵强,难道说,不退休就能恰如其分的表明工作能力吗?事实上,对于工作清闲的国家公职人员来说,上班与养老毫无差别;而对于50岁以上、人数已经超过4600万的老年农民工来说,不“退休”显然并不是他们心甘情愿的选择。最后说到“寿命”,人来古稀,或许老人们早已不太在意无常的生命究竟还能延续多久,关键是人生的最后一段,又能否在社会保障以及关爱中,享受无忧无虑、健康幸福的结局。

最要命的是,这三项根本站不住脚的评估结果及其依据或许并未揭示出中国老年人生活状况实则堪忧的本质,“全球老龄生活指数”排名报告对“收入保障”一项的实话实说,才算是真正道出了问题的关键。数据如是显示,“中国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比较糟糕,仅列第75位”;“接近1/4的老年人生活处于贫困状态”。要说年轻就是资本,那么人老了便自然需要一笔可观的养老金或退休费来维持余下的生活。对老人来说,自身的贫困将意味着会受到更多的歧视以及不公平对待。在一个贫富差距极度悬殊、养老保障几近瘫痪的混乱社会中,没有钱的老人到底会过成啥样,相信每个了解现状的中国人心里都是有数的。正如某个无聊的段子 所言,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呢?是人活着,钱没了!

我们尚且不必拿出最底层的、然而却是占比最大的那些根本交不了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群体说事,也不想反反复复絮叨,有农民甚至最低一月仅能收到2元的养老金;我们只想说,即便是在城里踏踏实实工作,顺顺当当退休,如今在难以遏制的通胀面前,也仍要怀揣着无限的惶恐。然而惶恐之后,更为惶恐的却是政府颁布的一道解决惶恐的政令,那便是以房养老。这无异于逼着辛苦忙碌了大半辈子的人交出所有的“身家性命”,去换政府的施舍。如果哪一天政府不高兴了,或者房地产泡沫一旦破裂,政府根本难以控制的时候,老人用房子来每个月折现的那点钱也就会立即化为“梦幻泡影”。即便想要理论,或许都不知道该找谁。

如此看来,“中等”二字根本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更谈不上对此充满欣慰和乐观;就好像贫富差距天壤之别时,“平均”二字也只能是毫无意义。然而从中,我们却能看出,那些紧跟着时代脉搏、追捧官方权威的喉舌媒体,在众目睽睽的现实面前,仍想要拼尽全力、为早已颜面尽失的政府找补点什么。于是,他们说一句“中等”,老百姓也只能是“呵呵”了。

责任编辑:尚一

相关新闻
联成公所时装秀丰富老人生活各界欢迎
关怀独居老人 打造干净住家环境
芬兰教授关注老人生活质量
许效舜体验老人生活 吁重视无障碍环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