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兒童焦慮症是精神健康問題

李熙

人氣: 126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6年0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熙綜合報導)一般醫學上認為,「害怕」是有特定的對象,而「焦慮」則沒有特定的目標,但情緒上呈現出緊張、害怕的狀況。焦慮症是現今兒童普遍的精神健康問題,所誘發表現於外的行為,會隨著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若症狀頻繁的發作,輕則影響日常生活、學習情況或人際關係,嚴重將導致精神疾病。

焦慮症成因眾多,除了生理遺傳因素,與性格、家庭環境等等密切相關。各種焦慮症都需觀察至少6個月,期間如不斷呈現相同的行為模式或特定的症狀,才能確診。不論是短暫的恐慌傾向,亦或是焦慮症,父母都須理解孩子,觀察他們對哪些事物會感到焦慮,並知曉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依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焦慮的類型共分為六類:

1.廣泛性焦慮:

廣泛性焦慮:使是小事,都能引起不切實際的害怕緊張。(圖片來源:Fotolia)

廣泛性焦慮是指,總是有過多的擔心,經常害怕發生事情,即使是小事,都能引起不切實際的害怕緊張。

2.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是對於日常生活中的社交活動,感到極度的憂慮、害羞。(fotolia)

社交恐懼症是對於日常生活中的社交活動,感到極度的憂慮、害羞,像是學校、上臺說話、朋友的生日宴會,或是陌生環境等等,他們往往害怕被人品頭論足或取笑。

3.恐慌症:

恐慌症是在毫無預警下,突然產生緊張、焦慮的現象。(fotolia)

恐慌症為突發的一種狀況,常見於青少年階段。在毫無預警下,突然產生緊張、焦慮的現象,恐懼感不斷侵襲,會致使呼吸困難、心悸(心跳加速)、流汗、胸痛或手腳無法自由動作等症狀。

4.特定畏懼症:

特定畏懼症是對於某種處境或事物抱持著強烈的驚恐。(fotolia)

特定畏懼症是對於某種處境或事物抱持著強烈的驚恐。如:蛇類、搭乘飛機、乘坐電梯等,往往驚懼的心情與現實情形不相符合,嚴重地影響生活,患者往往會為了想像中的情境,而避開日常活動,甚或情緒失控。

5.創傷後壓力疾患:

(Fotolia)

創傷後壓力疾患是經歷某件創傷性或恐怖的事件,所造成的心理疾病,如:家庭變故、家人逝世、地震、火災等,對事件的記憶歷歷在目,都會致使孩子長期心緒不寧,缺乏安全感,情感麻木,因為害怕再度面對相似的情境。

6.強迫症:

強迫症患者常有一些不合理或恐懼的念頭,為了紓緩情緒,而進行特定的強迫行為或習慣。(圖片來源:Fotolia)

強迫症患者常有一些不合理或恐懼的念頭,為了紓緩情緒,而進行特定的強迫行為或習慣。例如:對細菌抱持著強烈的害怕,而不停地重複洗手動作或不斷地用酒精消毒擦拭碰觸到的物品。

不論成人或孩子都有焦慮的經驗,因此,不應該逃避問題,只要父母有決心改變和行動,盡早協助孩子接受治療,愈能獲得良好的成效。如發現孩子有焦慮的傾向,醫生建議應從傳統的教養方式,轉變為鼓勵的方式,採漸進式改變孩子的行為,搭配認知上的教導,逐步改善孩子情緒背後的想法,引導他們慢慢地減輕陌生情境所產生的不安全感。@*

責任編輯:茉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