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家園 港籍牧師攜妻女打造理想國

萬事萬物皆各有所長,共生共榮,相互輝映。(Rob Melnychuk/Digital Vision/Getty Images)

font print 人氣: 53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6年10月11日訊】(中央社高雄11日電)「改造社會的要有熱情、理想的人」。香港籍牧師孔漢釗5年前到台灣加入傳教行列,有感於社會有太多的邊緣人,他帶著妻女留下來,打造「匠愛家園」。

租用廢棄的嘉興國小大莊分校,數百坪的校園有廳舍、廣場,孔漢釗帶著妻女、志工,與10餘名更生人、社會邊緣人一起照顧40多名肢障、精障者,他們在匠愛家園彼此扶持、團體共生,有人得到救贖、有人重生,得到溫飽、被需要,從絕望看到生命曙光。

70多人的伙食,掌廚的人是個曾有重度憂鬱症的「小花」,她在園區慢慢釋放自己憂鬱的心靈,恢復昔日的自信,如今已能走進廚房煮出一道道讓人溫飽菜餚。

負責粗活送貨的「雄仔」,多次進出勒戒所,毒害曾讓他失去親友的信任、虛擲了青壯歲月、流浪街頭、無以為繼;他走進匠愛,重新找到被需要、被信任的初心,現在他努力做好份內的工作,更是園區精障者最忠實的擁護者。

除了一點點的社會救助,匠愛的主力在於自助,園區內有製冰廠、蛋捲廠,還有魚菜共生區;區內的每一分子都要奉獻服務,換取必要的生活物資。

例如扶持照顧,區內用「點數」流通,孔漢釗與他的妻女、園區的每個成員一樣,「用服務、工作表現」累積點數,身障無力奉獻者就用「復健」、「自我照護」次數計點,在福利社換購點心或是生活物資,如洗髮精或是清潔用品等。

這個大家庭成員會在週日聚會做禮拜,彼此交流學習及成長,一起做有價值的事。

園區內有被遺棄的父母、失婚婦女、年老獨居、無謀生能力的母子等,年紀從1歲到80歲都有;在克難中共生的家園,不忘友好睦鄰,將多餘的物資發放給社區需要的人,將友愛的手伸入社區,讓愛繼續蔓延。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記者林靜、吳素柔台北19日電)上菜市場感受販售美學?蔬果也能變成優雅花材?花藝家齊云今天發表新書「過日子像扮家家酒─不花錢的生活美學」,分享生活細節的美感體驗,不花一毛錢玩出美學生活。
  • 2010年4月13日,台北西門扶輪社在台北喜來登大飯店一樓清翫廳舉行第1649次例會,特別邀請王元甫醫師、醫學博士專題演講。台北西門扶輪社隸屬國際扶輪3480地區,創社已33年,是台北市成立的第11個扶輪社,成員有46位,包括企業董事長、總經理、醫師、律師、建築師、會計師等。
  • 聽說過沒有錢讓很多人活不下去的事情,聽說過「沒錢也能過好日子」的人卻不多。沒有錢能過活嗎?這疑問或許是社會現代化之後帶給人的「恐懼」。「零花費」過好活,有人以20年證實給你看…
  • 「原來養魚的同時可以種菜?」、「廚餘變液肥也能拿來種菜?」,其實這些都是有機質循環及垃圾減量的最佳方法;新竹縣六家國小在環保局及教育處的協助下,於去年12月初將魚菜共生系統及食物森林概念帶入校園,在校園中種菜養魚,經過一個半月,部分蔬菜已長大,六家國小校長何明星開心的帶領學生一起採收。
  • 技能是通往更好的事業和生活質量的大門。問題是,我們大多數人都資金緊張,在支付了租金(或抵押貸款)、汽車貸款後,大多只夠維持基本的生活了。不過不用擔心,仍然有很多方法可以獲得新的技能,而無需破產。
  • 嘉義縣政府整合公部門與民間資源籌設全國第一座女性藥癮更生人中途之家,7月14日由監察院長張博雅、縣長張花冠等人主持揭牌,取名「蛻變驛園」,未來將提供返家困難或無家可歸女性藥癮更生人暫時收容、諮商輔導及職訓處所,減少藥癮再犯危險性,協助其早日回歸社會。
  • 台澎青少年交流體驗今天在澎湖家扶中心展開為期半個月,來自本島7位青少年一起與澎湖家扶青少年一起交流,彼此相互學習,發掘優點,期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自力更生翻轉人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