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西方典故】馬太效應

作者:許茹

人氣 818

【大紀元2016年02月10日訊】《聖經•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則寓言:主人要出遠門,臨行前叫來僕人,將自己的家業托付給他們,並按照他們各自的才幹給予錢財。一個僕人給了五千,一個給了兩千,一個給了一千。交代完後,這家主人就出門去了。

在主人出門後,領五千的僕人把錢拿去做買賣,又賺了五千;領兩千的僕人也照樣另賺了二千,但是領一千的卻把錢埋在了地裡。

過了很久,遠行的主人回來了。領五千的僕人和領兩千的僕人帶著各自賺的錢來見主人,主人贊許他們說:「你們是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們在不多的事情上有忠心,我將把許多事派給你們管理。(你們)可以進來享受主人的快樂。」

當領一千的僕人來見主人時,說道:「主人,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所以我害怕,就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裡。請看,它們在這裡。」主人卻答道:「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裡,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於是,這個僕人的一千銀子被給了那一萬銀子的僕人。

根據這則寓言,1968年,美國科學史學者羅伯特•莫頓提出「馬太效應」這個術語用以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即「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樣地,在同一個項目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個獎項幾乎總是授予最資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個研究生完成的。」

後來,「馬太效應」被引申到其它領域,如在社會經濟領域指兩極分化,強者愈強弱者越弱之現象,即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不過,按照《聖經》原本的意思,這裡的「主人」指的是耶穌,「僕人」指的是基督徒,即神按照基督徒個人的才幹,給予不同的恩賜,以讓其傳播福音。當耶穌再回來時,每個人都要向其交納賬目,即自己究竟做了甚麼,是否按照神喻有所為,至於沒有聽明白神喻而一事不做的人是無法被救度的。這自然與人世間的貧富無關了。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經典西方典故】天鵝之歌
【經典西方典故】彼得的痛苦
【經典西方典故】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
【經典西方典故】變色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