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問責與自省

人氣 92
標籤:

【大紀元2016年02月05日訊】網絡上有這樣一則發人深省的小故事:美國紐約一位年輕的女醫師瑪麗,一次在忙亂的工作中給病人發錯了藥。雖然被及時發現,沒釀成事故,然而醫院的管理部門仍對此事展開了嚴厲的「問責」。

醫院問責的對象有三:其一、醫院的藥學部。由於這一部門「沒有適時增加人手,造成瑪麗工作量加大,勞累過度」,因此,醫院認為「人員調配失誤」是其中一個原因。其二、醫院人力資源部的心理諮詢機構。在調查過程中,醫院得知瑪麗兩歲的孩子因上幼兒園不適應,整夜哭鬧,影響到她晚上休息,因此,醫院認為心理專家也沒有對瑪麗的情緒以及心理狀態多加關注,這是他們的失職。其三、製藥廠。由於專家認為「誰也不想發錯藥,這裡可能有藥物本身的原因」,因此,醫院在仔細比對瑪麗發錯的同類藥之後,發現這些藥的外觀極為相似,容易混淆,於是,他們向藥廠發函,建議改變藥片的外包裝或藥的形狀,儘可能減少護士對藥品的誤識。

如此問責下來,似乎並沒有瑪麗這個當事人的甚麼事。值得一提的是,醫院對當事人的處理方式非但不是劈頭蓋臉的罵一通、將責任一股腦兒的推卸到她的身上,恰恰相反,院方採取的是另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解決辦法。首先,醫院的心理專家親自上門探望她,告訴她病人的賠償事宜由保險公司解決,不用她擔心;其次,專家與瑪麗夫婦二人一起探討,如何更好的照顧孩子,並向社區申請了10個小時的義工幫助,請義工在瑪麗下夜班後代為照顧孩子,讓她有充分的休息時間。而瑪麗工作的醫院也特別批准她放幾天假,讓她幫助女兒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這樣看來,醫院非但沒有處罰這個發錯藥的員工,反而給予她更多的關心和幫助,甚至還有「假期獎勵」。然而,恰恰是這種超乎想像的解決方式,讓這位女醫師在此後的工作中更加的認真細緻、盡職盡責,並且再也沒犯類似的錯誤。而目睹著這一切的醫院同仁們,也越發熱愛自己的工作,表示要一直做下去。

不得不說,這就是「問責」所起到的正面作用與積極功效。或許有人會說,這算甚麼問責,對瑪麗這名直接的「肇事者」根本沒有問責。但只要仔細體察就會發現,真正的「問責」所要達到的目地,並不只是一味的揪出凶手,讓其「血債血償」、好出一口惡氣,而是要通過真相的揭露,引起當事人、涉事的群體或部門,甚至是整個社會的反思與自省,讓大家都能自覺的、竭盡所能的避免事故的再次發生。

事實上,在一個人與人隨時都在發生著密切聯繫的社會中,一個人無論是犯小錯,還是行大惡;無論是不經意,還是蓄謀,在其背後定然存在著諸多隱情。看到驚懼、恐慌的肇事者,繼續對其施壓或施暴,顯然是不夠理性的。而最重要的似乎先要查明背後的因素,並讓牽扯這些背後因素的「涉事者」自覺啟動「自省」機制,這才能從根本上、由發現問題走向最大限度的解決、甚至是杜絕問題。

當然,我們不能同時走入另一個極端,縱容那些明明故意行凶、害人,卻找其它藉口或理由、為自己擺脫嫌疑與譴責的窮凶極惡之徒。只是,我們應該冷靜的看到,任何個體,無論他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其本身絕離不開群體的影響、團隊的教化以及體制的約束。他的一個行為可能源於一種觀念,而這種觀念的形成與他身處的各類「環境」的潛移默化,顯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惡性事件發生後,「問責」這些大大小小的「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反觀中國,那些失職的職能部門、濫權的權力機構,如果能在每一次製造的損失、傷亡事故中,不是惡意將某個「肇事者」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對其當眾實施道德綁架,而是以反思與自省的姿態,真心實意的查漏補缺、剔除惡劣因素,積極改進制度上的缺陷;那麼,在這些本應該履行「社會責任」以及「國家職能」的團隊中的「肇事者」,不但會越來越少,「非肇事者」成為「肇事者」的可能也會降至最低。更重要的是,大家共同來構建美好社會的決心與信念,也將越來越強。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美參議院通過法案將震懾中共迫害人權官員
橫河:美參院人權問責法案的衝擊
十大教育新聞TSA爭議居首
王岐山隱身多日後開會 分析:釋問責江信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