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孫立平:大陸經濟20多年畸形發展

人氣 5861

【大紀元2016年06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近日,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孫立平撰文分析了過去大陸經濟的發展模式。他認為,大陸過去20多年高度依賴房地產投資,是一種畸形經濟。

孫立平在6月23日發表的文章中提到,大陸經濟在過去20多年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一業興旺百業衰的畸形經濟結構」,即以房地產開發為獨大,結果導致其它產業受到抑制、居民貧富差距拉大、房產過剩嚴重。

他用「超常規發展」來形容過去大陸房地產市場的狀態,並具體描述了這種拉動經濟的方式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貧富差距拉大

文章首先提到,以房地產為中心的發展模式,加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直接導致大陸貧富差距懸殊。

據悉,投資(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是大陸過去幾十年來依賴的拉動經濟的所謂「三駕馬車」之一。但是,大陸不同地區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建設的程度也不同,導致如今不同地區的房地產價值差距極大。

尤其是城鄉差距,甚至高達上百倍,比如過去買的房子,到現在城市的房子值 800萬,農村的房子仍然是3萬到5萬。

其它產業被抑制

文章說,以房地產為最中心的經濟模式抑制了其它產業的發展。在那個階段,民眾購房的壓力表現在「沒錢也得攢錢買房」,錢都花在了房子上,致使其它產業的消費被壓縮到最低程度。

比如2009年,中國的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為12萬億(人民幣,下同),但那年大陸居民在購房首付、還貸、裝修維修物業、租房等的費用上至少6萬億,形成了畸形的經濟狀態。

經濟學家吳敬璉也曾多次表示,過去多年來大陸大規模印鈔票,但是很多資金都流入了房地產市場,追求短期利潤,結果導致實體經濟日漸衰敗,如今企業虧損嚴重、殭屍企業比比皆是,同時房地產泡沫加劇。

房產過剩嚴重

文章說,過去房地產市場的這種「超常規發展」,導致房產過剩嚴重,庫存難去。公開資料顯示,從1980年代末開始,土地財政日漸興盛,中共地方政府大規模出讓土地、開發房地產,形成了以房地產市場為主要經濟支撐的模式。但是多年後由於大陸地區發展不平衡,如今三四線城市出現大量閒置房。

文章引用數據表示,如果只計算進入銷售環節卻沒有賣出去的庫存,大概有六億到七億平方米;如果加上已建成但未進入銷售環節的,大約五十億平方米;如果再加上土地已經出讓,但未開建的庫存,估計大約為132億平方米。

但是目前的情況是,還沒有住房的人都是收入相對較低、購買力不行的群體。而且,如果一邊去庫存,一邊繼續賣地,房產庫存只會越來越多。

據悉,近期大陸「地王」頻出,而且很多是出自央企和國企之手2016年大陸單宗地總價最高的50宗土地,合計成交金額2285.1億元(人民幣,下同),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其中國企製造的「地王」高達65.3%,為1493.65億元。

但是文章認為,今後可能不會再延續以房地產投資為中心的發展模式。孫立平的預測與大陸官媒引述「權威人士」的說法一致,即未來不再以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陳破空:中國人富起來了嗎?
資本外逃 中國買家攪動國際房地產市場
危機籠罩 中國人如何保住財富不縮水?
大陸經濟差 專家:一線城市房價或還將暴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