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標會」推動 新移民社區迅速發展

「草根金融」無處不在 無法律保障全靠誠信 是是非非由世人評說

有業內人士認為,布碌崙和法拉盛等新移民社區迅速發展,與「標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圖為布碌崙八大道假日人潮涌動的場面。 (大紀元資料圖片)

人氣: 74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大紀元2016年08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于佩紐約報導)紐約華人社區中,布碌崙八大道是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住在這裡的大部分是福州人,走進八大道,就好像走在福州市的某個街道一樣,所以當地人又戲稱八大道是「小福州」。那麼福州人是用了什麼方法讓八大道迅速發展起來的呢?

八大道原來是挪威移民的聚居地。直到1986年才有第一家華裔商店在這開張。911事件後,曼哈頓華埠的交通被堵塞了,許多華人開始轉向八大道。到了近幾年,新移民不斷湧入,使得這裡的商業開始變得非常繁榮,現在已經飽和,並不斷向外擴張。

「標會」助華人社區發展迅速

現在八大道的華人商鋪一家一家開得很快,他們很多人是剛到美國,哪來那麼多錢呢?這就要歸功於一個華人社區的民間籌款方式——「標會」。

Bay Parkway華人商會的成員李保羅先生表示:「『標會』在紐約很普遍。幾乎有華人團體的地方就有『標會』。有些華人來到紐約以後,還沒有拿到身份,可是已經就開店了。一些99店、自助餐啊,很多都是剛來美國的人開的。他們從哪拿的錢呢?就是從『標會』嘛。一個會就能拿到好幾萬,你參加好幾個會的話,一次能拿到幾十萬。這樣啟動資金不就有了嗎?」

李保羅在紐約已經經商多年。他估計在紐約這樣大大小小的標會至少有好幾百,而且屬福州人、溫州人最多,香港人和客家人也有。他說:「因為這樣做生意比較容易,也比較快。所以為什麼溫州人在法拉盛發展那麼快?又為什麼福州人在八大道發展這麼快?就是靠『標會』。」 在紐約餐館打工的福州人張先生感歎的說:「有些人要想買房或做生意,但是一次怎麼拿得出那麼多錢。但是剛來美國,沒有身份、工作或存款,銀行怎麼會借貸給你?而且銀行利息那麼高,怎麼還得起。但是『標會』的話就完全沒有(這些限制)。」

「標會」運作 全靠誠信人品 

張先生稱,「標會」在福建太普遍了,人人都知道。有的不僅從「標會」借錢做生意、買房子,甚至孩子結婚的費用也從「標會」拿。他說:「一開始就是福建地區興起的。後來傳到溫州、香港等地方,對這些地方的迅速發展起了很大作用。這個『標會』的歷史很久很久了,是老祖宗的經商智慧。」

張先生認為,「標會」的結構和運作完全體現了南方人聰明的生意頭腦。據他介紹,每個「標會」都有一個組織者,叫會頭。這個會頭找自己信任的人組成「標會」。每個「標會」大小不一,每個人交的錢也不一樣。這就看會員的情況了。如果是普通老百姓,可能每月每個人交200美元或500美元。如果都是做生意的有錢人,就可能每個月2,000美元或5,000美元。

比如,一個「標會」總共有60個人,每個人每月交1,000美元。由會頭先開始交,然後每個月大家聚在一起競標。每個人都拿一個小字條,上面寫上自己要競的數字。會頭從中選出數額最大的。比如是200美元。那麼接下來,每個人這個月只用交800美元就可以了。所有人的錢由得標的這個人拿走用。剩下的人等下個月再競標。而這次得標的人,以後就再也不能參與競標,就成了「死標」,以後每個月固定交1,000美元。

而「標會」存在的時間長短取決於成員的多少。一般有幾個成員就維持幾個月。而最後那個人最得利,因為他得的錢最多。

李保羅強調:「『標會』沒有任何法律保障,全靠每個人的人品維持。就得是會頭跟這個人很熟,很信任,確定他不會拿完錢就跑才行。」

無法律保護 出事要靠「民間手段」

但是也有會員拿到錢之後跑了的。有的人加入了好幾個「標會」,然後一起把錢都拿出來,這樣多少也有幾十萬了。然後,他跑了,也不繼續還「標會」的錢了,這就叫「倒會」。

「這個不常發生。紐約這麼多華人,這麼多的「標會」,每年也就兩三起吧,不常聽說。」李保羅解釋稱:「因為這個人入會前,會頭肯定是調查過他的,包括他的收入啊、現在的狀況啊等。會頭一般很謹慎,不會讓有風險的人入會的。都是他很熟悉的人,不認識的人想入根本就不可能。」

張先生認為,如果不幸真的遇到這種事,也沒辦法。因為「標會」不受法律保護,根本求告無門,只好自認倒霉。不過會頭一般要把逃跑人的錢頂起來,就是以後每個月都要幫他付錢。如果會頭付不起的話,就再也沒臉見人了,只好跑到其他地方躲起來。

而李保羅笑了笑說:「其實也根本跑不了。因為會頭在這個人入會前就已經把他的個人信息摸的一清二楚了。比如,這個人在紐約是幹什麼的、住哪裡、家裡有幾口人、都有什麼社會關係。甚至連他在國內的住址、親人,有哪些落腳點都知道的很清楚。所以基本上是跑不了的。會頭一定會去找的。一般都找的到。而且拒不還錢的話,那可能就『你不仁我不義』了。萬一找不到他的話,這個逃跑的人的家人可能就沒有好日子過了。而且除非他本人一輩子在哪都不露面了,否則過了多久都要去找他的。哪有那麼容易讓他跑了呀。」

受「標會」啟發 華人興合夥經商買房

作為華人商會的一員,李保羅見過各種各樣合作做生意,比如開超市。他說:「福州人、溫州人的超市一般都不會是一個老闆的,一般都是三四個。誰出的錢多,誰就做大股東。然後再找人入股。但是這個找人就是有講究的啦。比如,原來就是批發海鮮的,讓他入股,成為老闆之一,然後讓他管理漁部。或者原來是買菜的,入股後管理蔬菜部。以此類推,因為大股東不一定有時間事事親力親為嘛。而且一旦入了股,他管理這個部分的時候就會盡職盡責,因為是他的錢嘛。」

他認為,福州人沒有那麼重的思想局限:這個商品、房子就是我一個人的,不能跟別人共有。很多華人就是被這個思想局限才一直發展的很慢。

張先生補充道,在福州人團體裡,還存在幾個人合夥買房子的現象。比如一個四層樓,一家人可能買不起。所以就拉人入夥,幾個家庭一起買。比如,四個家庭每家出10萬美金,湊個首付。讓其中信用最好的人出面貸款把房子買下來。然後四個家庭住進去,再每個月合夥還貸款。

他說:「一直用十幾年把貸款還完。這就相當於付房租一樣。但是肯定比十幾年租房子便宜的多的多了。首先,這個貸款的人信用好,利息就少。而且十幾年間,這塊地皮升值也很快的。但是合夥買房的人就完全不受房價上漲的影響。如果其中有人要搬走的話,還可以把他手上的樓層賣給房子裡的其他人。」◇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