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竟被誤解了千年

【大紀元2017年12月02日訊】西元726年(唐玄宗開元之治十四年)舊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時年26歲,當時在揚州旅舍。李白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獨自仰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公有領域)

由於現代生活遠離古代社會,諸多常識性的文字也日漸生疏,原本的字義已產生了變化,難免以訛傳訛,出現「千年誤解」。

而最為人熟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字的意思,卻被很多人錯誤地理解為「床鋪或睡臥」。李白要是還健在,估計會非常吃驚和著急。

詩中的「床」是指「井欄、井邊」之意,所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正確解釋:詩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邊上,舉頭遙望,頓生思鄉之情。

井欄,不是「床」唯一的注釋,「床」這個詞在古代的詩詞中有五種說法。

⑴ 指井台。

已經有學者撰文考證過。

⑵ 指井欄。

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牆,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係,其關係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

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韓」字。《說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牆之意。

⑶「床」即「窗」的通假字。

⑷ 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

《詩經•小雅•斯幹》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

⑸ 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

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紮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紮,一種坐具)。

——轉自網絡

責任編輯:朱穎

文苑逸事:詩仙李白急追「仙」

 

(fotolia)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在神州燦如星漢的詩壇上,唐代偉大的詩人李白享有極高的聲譽。

李白是個有抱負的詩人,渴求施展「申管晏之談,助帝王之術」,然而,在「珠玉賣歌笑,糟糠養賢才」的封建社會裏,李白雖曾詔入長安,供奉翰林,但因遭讒而終於離開了腐敗的朝廷,放浪於山水間。

一天,李白漫遊洛陽,於客館中,見傳抄歙州名士許宣平的一首詩:

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閒朝飲碧泉。
樵夫歌壟上,谷鳥戲巖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李白讀後,讚歎曰:「此仙人詩也!」於是前往歙州(今安徽歙縣)訪許,但累訪不遇,十分敗興。

一日,在練江一渡口(今稱「青蓮渡」,因李白號「青蓮居士」)待渡,見一漁翁唇紅齒白,童顏鶴髮,立於船頭。李白上前打聽許宣平的住址,漁翁瞇眼哂笑曰:「門前一竿竹,便是許公家。」說畢,撐船飄然而去。後來聽人說,此人便是許宣平!李白為失之交臂而懊悔不已,便在練江邊上的一座酒樓上,飲酒賦詩消閒。後人為紀念李白,將此樓更名為太白樓。這座背倚披雲峰,面向太平橋的名勝古蹟,至今仍吸引著墨客遊人。

詩仙李白卻急於去追「仙」,體現了李白的謙虛、敬賢的品行!@*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