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正統婚禮有深意 中共扭曲藏禍心

人氣 2835
標籤:

【大紀元2017年12月17日訊】中國古代民間有這樣的說法:人生四大喜事,一是久旱逢甘露,二是他鄉遇故知,三是洞房花燭夜,四是金榜題名時,其中後兩件湊在一起合成了「雙喜臨門」。由於古代是德治、禮治社會,禮制、禮節在從皇帝到庶民的生活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最為重要的四大禮制分別是:冠禮、婚禮、喪禮和祭禮。

「祭禮」指祭祖、祭神的禮節,「冠禮」指男子二十歲時加冠以示成人的成人禮, 人過世之後的喪葬儀式則為「喪禮」,而「洞房花燭夜」前必定少不了「婚禮」,需拜天地神明和父母,隆重其事。儒家認為,婚禮是兩姓合好,上則行宗廟祭祀的職責,下則養育後代,因此婚禮是恭敬、謹慎、尊重婚姻的正禮。

中共竊奪政權後,冠禮、喪禮和祭禮都被中共以「封建迷信」為由廢棄,當然根本原因與中共不敬天敬神、信奉無神論有關。而作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的婚禮雖然保留了下來,但在中共幾十年別有用心的扭曲下,中國人也只是繼承了「形式」,而忘卻了內涵,甚至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逐漸淡化婚禮,結婚離婚隨意,非婚同居等。其對社會造成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

正統婚禮之深意

早在二、三千年前西周的周公制禮後,結婚就有了一套固定的程式,即「六禮」,包括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納彩」就是男方請媒人去向女方家提親,女方家同意後,男方家派使者到女方家致辭,並送上禮物——大雁。納彩後,使者要詢問女方母親的姓氏,了解對方的血緣關係,以避免出現同姓婚配的情況。因為同姓結婚,會使子孫不能昌盛。同時還要詢問女方的生辰八字,看是否和男方相合。

如果雙方姓名、八字相合,男方家會再派使者前往女方家通報,稱為「納吉」。隨後,男方送聘禮到女方家,先秦時是帛和鹿皮,此謂「納徵」,相當於後世的訂婚。訂婚後,男方家占卜吉日後,為了表示對女方的尊重,派使者到女方家請求確定結婚日期,這個禮節稱為「請期」。女方家通常會請男方家確定,此時,使者再將選定的吉日告知女方家。

以上五個程式均要在早晨行事,而且使者每次帶的禮物中都有大雁。為什麼選擇帶大雁呢?因為大雁是候鳥,秋去春來,從不失信,暗喻夫婦間也要不失時,不失節。大雁還是從一而終的候鳥,暗喻夫婦間要彼此忠誠。此外,大雁飛行時十分有秩序,壯年大雁在前,幼小和老弱大雁跟隨在後,這是其它候鳥所沒有的,用於婚娶,暗喻長幼有序進行。

吉日來臨那天,新郎要親自去女方家親迎,而且時間是在「昏」時。《禮記》中專門有「昏義」一章,「昏」為通假字,「昏」與「旦」相對,「昏」在此同「婚」,因古人婚禮常在黃昏時分舉行。儒家對此的解釋是:新郎到女方家迎親,新娘則跟隨新郎到夫家,含有陽往陰來之意,而昏時正是陰陽交接之時。「婚姻」一詞正是源自於此:新郎於昏時而來,謂之「昏」(同「婚」),新娘因之而去,謂之「姻」。

新郎在出發親迎前,父親都要對他進行教導,而新娘則打扮一新,在房中面朝南而立,等待丈夫的到來。新郎到達後,新娘父親出門迎接,新郎然後向岳父岳母行禮。之後,新娘出房,跟隨新郎回家舉行結婚儀式。

為什麼新郎要去親迎新娘?大概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表現出對女子的尊重,也含有從夫居這一婚制的特點。二是親迎被看成是夫妻關係是否完全確立的基本依據。古代凡未親迎而丈夫死,女子可以改嫁。然而一旦舉行了親迎之禮後丈夫死,新婦就只能「從一而終」了。三是陽動陰靜,因為女子天生羞澀,故必由男子主動上門娶妻,這一思想也成為中國人的普遍心理。

雖然現在大陸的中國人經過多年的「洗腦」,早已經不知「六禮」的程式究竟為何,但人們在無意識中,卻依然秉承了古禮--親迎。

在新郎將新娘接回家後,男女要先拜天地,請天地作為婚姻的見證;拜高堂,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並請父母做婚姻的見證;夫妻對拜,以示相敬如賓。禮成,代表著夫妻二人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西周時的婚禮,夫妻二人還各取頭上一捋頭髮,合而作結,稱為「結髮夫妻」。

中共對婚禮的扭曲

無疑,正統婚禮既表達了對天地神明的敬畏,也表達了對父母的孝,彰顯了夫妻間的恩和義。而反天、反地、反神、反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共對此當然是無法忍受的。據《解體黨文化》一書剖析,婚禮的細節常常成為人一生中最幸福的回憶,因此共產黨也一定要把婚禮作為其鞏固和維繫統治的重要方式。

1929年,中共在贛東北蘇區推出了首部《婚姻法》,鼓勵婚姻自由,開始打破傳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此後又在中共各蘇區推廣。中共的《婚姻法》不是保護婚姻,而是為了讓人離婚方便,想離就離,一句話就行,組織做主,叫「個性解放」。中共蘇區離婚率飆升,中共黨內、所轄地區淫亂盛行,與此關係密切。

也正是在中共推出《婚姻法》後,中共開始插手婚姻,並使之帶上了強烈的政治色彩。比如結婚需要「黨組織」批准,不同「階級」地位的相親相愛會受到警告或不被批准。而黨的幹部則常常由「組織」給配一個,於是這樣的家庭充滿對黨的感激,變成黨的「微型戰鬥堡壘」。婚禮的儀式被鼓吹為「新事新辦」,不再拜天地神明,而改為向黨唱讚歌,用黨替代了傳統的神的位置。

《百年風俗變遷》中提到了中共建政後的婚禮形式,除了在服裝上去掉了男子的馬褂長袍、女子的鳳冠霞帔而改穿列寧裝之外,證婚人也從天、地、父母換成了「黨支部書記」。結婚的時間則選在「五一」、「十一」這樣的中共規定的節日,「拜天地」變成了「向毛××像鞠躬」。

至文革時,結婚前更要念一段毛語錄:「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一切革命隊伍中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同時還要唱「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恩情深」,「毛澤東思想是傳家寶,誰要是反對她,誰就是我們的敵人。」在婚禮慶典上,還要繃緊「階級鬥爭」的弦,向毛表忠心。

文革結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很多有工作單位的人,尤其是有頭有臉的人的婚事仍然免不了黨組織、黨領導的介入,甚至請高官致辭,新郎新娘還得表示感謝黨的關懷。而且,由於中共的長假都安排在「五一」和「十一」,中國人有時不得不在這些假期中安排婚禮。自然將來回憶起來時會指著照片說:「我是在某某年『國慶』節結婚的。」從而潛移默化地將中共的節日,與普通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聯繫起來。

更為可怕的是,早已被中共洗腦的中國人早已不知正統婚禮的內涵,正統的婚姻禮節被徹底拋棄,即便保留了親迎,但卻不知其內涵。自然,婚禮的神聖感和責任感也不復存在。現在的很多婚禮低俗、胡鬧,以及小三、一夜情、包二奶等盛行,與中共破壞正統的婚姻觀念和婚禮形式不無關係。而中共包藏禍心,毀滅包括婚禮在內的傳統文化的真正原因,大紀元剛剛推出的《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系列文章給出了清晰的答案,那就是徹底毀滅人,讓人不相信神佛,從而失去被神佛救度的寶貴機緣。#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台灣原住民泰雅族的傳統婚禮
韓國傳統婚禮
韓國傳統婚禮 人氣 2872
嚴家偉:解讀紅色電影《刑場上的婚禮》
日本明治神宮 傳統婚禮與祈福儀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